新石器时代考古

实证宁夏大地上的文明曙光

版次:11 来源:银川晚报    2023年06月26日

周家嘴头遗址出土的仰韶文化器物。

打石沟遗址内的窑洞式房址。

瓦罐嘴墓地出土的菜园文化器物。

近年来,在宁夏中、南部地区开展了一系列新石器时代考古的专项调查及发掘工作,经发掘的代表性遗址有周家嘴头遗址、曹洼遗址、菜园遗址群、沙塘北塬遗址、打石沟遗址和页河子遗址等。实证了宁夏大地上的文明曙光,为中华文明探源提供了可靠的考古资料。

丰富的仰韶文化遗存

记者从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2017年~2021年发掘的隆德周家嘴头遗址是宁夏地区一处具有代表性的仰韶文化遗址,该遗址是“考古中国——河套地区聚落与社会研究”宁夏片区的重要发掘项目。经过系统的考古发掘,周家嘴头遗址发现了丰富的仰韶文化遗存,包含仰韶早、中、晚三个时期。其中仰韶文化早期遗存在宁夏首次发现,将宁夏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学年代序列提前了近1000 年。周家嘴头遗址仰韶文化早、中、晚三期遗存的内涵分别与大地湾二、三、四期遗存相近。该遗址发现了大规模的仰韶晚期陶窑遗存,目前共发掘清理陶窑34座,陶窑的数量和密度之大在国内其他同时期遗址中较为少见,证明周家嘴头遗址在仰韶晚期是一处制陶业为主的聚落,对研究仰韶晚期陶器专业化生产及当时社会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另外,1986年发掘的隆德页河子遗址发现了一批仰韶晚期遗存,从文化面貌看与大地湾四期和周家嘴头仰韶晚期遗存接近。

近几年,在隆德渝河流域、彭阳红河流域、西吉葫芦河流域以及宁夏中部的罗山地区开展的考古调查工作中也发现了一批仰韶文化遗存,为研究仰韶文化的分布、地域类型及构建宁夏地区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序列提供了新材料。

宁夏南部的马家窑文化

马家窑文化,1923年首先发现于甘肃省临洮县的马家窑村。主要分布于黄河上游地区及甘肃,青海境内的洮河、大夏河及湟水流域和凉州的谷水流域一带。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向西发展的一种地方类型,曾经称“甘肃仰韶文化”。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相关考古工作者介绍,马家窑文化遗存在宁夏地区有少量的分布,主要分布于宁夏南部,文化面貌主要属石岭下类型和马家窑类型。其中石岭下类型以1985年~1988年发掘的海原县菜园村马缨子梁遗址为代表,遗迹有长条形灰沟、圆角形窖穴、椭圆形灰坑等。陶器多为夹砂,彩陶占陶片总数的38%。常见器形有敞口碗、敛口钵、侈口瓮、长颈壶、小口瓶、单目罐、双耳罐等。彩陶外表多呈橘黄或橘红色,绘黑彩,纹饰有条带、水波、菱形、弧边三角、垂幛、网格、方格等。马家窑类型则以1986年发掘的海原县曹洼遗址为代表,遗存内涵单纯,出土夹砂罐、彩陶壶、彩陶瓶、彩陶盆、石斧等器物。

尽管以上发现的文化面貌与石岭下类型和马家窑类型大致相同,但也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而通过调查和发掘,宁夏地区的马家窑文化遗存分布较少,应处于马家窑文化向西分布的边缘地带。

地域色彩浓厚的菜园文化

菜园文化是分布于宁夏南部地区一支地域色彩浓厚的考古学文化遗存,是以1985年~1988年发掘的宁夏海原菜园遗址群而命名。其有着自身特征明显的器物群,基本组合有圆腹罐、单耳罐、双耳罐、刻槽盆、敞口盆、折腹盆、高领罐等。菜园文化年代晚于马家窑文化的马家窑类型,大体与半山马厂类型年代相当。主要分布于宁夏六盘山西北麓的南华山和月亮山地区,六盘山西麓的葫芦河流域,六盘山东麓的红河流域,六盘山北麓的清水河上游等地区,其中海原南华山地区是菜园文化分布的核心区。

2020年~2021年,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海原南华山和月亮山等地区进行系统的考古调查,调查发现菜园文化遗址点89处,采集到丰富的菜园文化遗物。本次调查对菜园文化几处代表性遗址进行碳-14测年,测定年代大致为公元前2400年~前2000年。

沙塘北塬类型,菜园文化向齐家文化发展的过渡类型

“沙塘北塬类型”遗存以宁夏隆德县沙塘北塬遗址的发掘而命名,该类遗存广泛分布于宁夏南部及邻近地区,发掘的遗址还有宁夏隆德页河子、固原柳沟、彭阳打石沟及甘肃天水师赵村等遗址。

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相关发掘人员介绍,2013年、2015年、2016年对沙塘北塬遗址进行了系统的发掘,从出土的陶器群、陶器造型风格和纹饰等因素来看,以沙塘北塬遗址为代表的一类遗存与齐家文化有一定的区别,不能将二者完全等同。沙塘北塬类型年代上比齐家文化早,比菜园文化晚,应该是菜园文化向齐家文化发展的一个过渡类型。从遗址测年结果看,年代为公元前2200年~前1900年,大致与客省庄二期文化相当。

沙塘北塬遗址人们从事着以粟作农业为主的生业经济,以粟以及用粟和黍饲养的家畜为主要食物来源,动物资源在人群食物结构中的比重较低,以牛羊为放牧对象的畜牧经济已经萌芽。

打石沟遗址位于固原市彭阳县古城镇店洼村,2013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彭阳县文物管理所对其进行考古发掘。从出土陶器特征来看,打石沟遗址文化面貌与沙塘北塬遗址接近,但有一定的客省庄二期文化因素,证明沙塘北塬类型与客省庄二期文化交流和互动密切。

记者 刘旭卓

图片由宁夏文物考古所提供

作者:刘旭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