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宫殿(秦汉篇)》
从宫殿建筑看历史的细节
版次:14 来源:银川晚报 2023年06月26日
《消失的宫殿》
作者: 李凯
出版: 东方出版社
宫殿,是古时帝王处理朝政或宴居的建筑物,是王权的尊严。说起中国宫殿有太多意难平,阿房宫、未央宫等不复存在,却给人留下浪漫的想象……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历史学博士李凯的《消失的宫殿(秦汉篇)》,我们或可看到一个更接近真相的秦汉宫殿,了解那些和宫殿有关的历史。
1
从宫殿格局看历史
书名《消失的宫殿》,顾名思义,那些曾经气势恢宏的宫殿如今已经消失,但曾经发生的历史,还有迹可循。作者结合大量考古、文献资料,还原今天已经消失的近二十座秦苑汉宫历史原貌。
这本讲宫殿的书并非只讲宫殿建筑本身,而是通过一座座宫殿,揭开曾发生过的历史。宫殿作为王权的象征,权力的斡旋与斗争,必以宫殿内的场所作为背景。书中提到“椒房殿下发现了秘密甬道,兼有两个地下房间。甬道可能是藏人和转移物品之用,而小房间很可能是议事密室。它们的存在与后妃的政治活动有关,是宫斗大戏的历史遗存。”阅读中,随着古代宫殿格局逐渐在脑海中呈现,一场激荡在宫殿里的历史风云拉开帷幕。
2
寄托雄心伟业的咸阳宫
秦国历史上经过九次迁都,书中从宫殿入手,分析了秦国迁都的战略考虑。比如咸阳宫,商鞅改革将都城迁入咸阳后便长期定都于此,“咸阳宫建筑群一方面象征着封建皇权的统治和对东方六国战争的胜利,另一方面表现出非壮丽无以树立威严的观念。秦人建立的中央集权上传下达的制度被后代王朝继承,且日臻完善。”
从考古资料看,秦栎阳故城在平地起夯,版筑疏松,其规划远比不上咸阳城。而咸阳宫壮丽威严,建立后以此为核心规划城市,建设了更气势恢宏的咸阳城,规模远超其他六国国都以及西周的首都,呈现出象天法地、天人合一的格局,充满了星宿、宇宙、自然的神秘意味。秦人也再未迁都,在这里寄托了雄心伟业。
3
从汉宫看立国之道
在汉代部分中,书中主要介绍了汉未央宫、长乐宫。未央宫又被称为“西宫”。汉代尚“右”,以“西”为尊,未央宫就是皇室正宫。未央宫前殿北侧为椒房殿,更北处建有天禄阁、石渠阁,分别是中国最早的国家图书馆和档案馆。书中讲道,刘邦入关后,萧何劝诫他不要贪婪咸阳的珍宝,把丞相府、御史府的档案、书籍都据为己有,这些重要的资源帮助刘邦在和项羽的较量中取得胜利。后来刘邦让萧何建造未央宫、长乐宫,萧何就在未央宫建造天禄阁、石渠阁,用来存放这些典籍。当时刘邦的臣子多为布衣出身,文化素质不高,且刚建立的汉室内忧外患,很多问题亟待解决,这些典籍起到了很大支撑作用。因此,探究汉宫,可一睹统治者的立国之道、治国之本。
记者 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