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比别人出汗多是身体虚的表现吗?
版次:12 来源:银川晚报 2023年06月27日
炎热的夏天,又到了出汗的季节。说到出汗,有的人很纳闷,为什么自己出汗量总比别人多,有时即便坐着不动也不停地冒汗?一些老人出汗后还常常伴有头晕、心慌、气短、食欲不振、困顿疲惫等症状。那么,夏天出汗太多是身体“虚”的表现吗?大量出汗后怎么做更健康?
出汗多就是身体“虚”吗
有人说,出汗多是身体虚的表现,其实,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所处环境各异,且受体力劳动的强弱影响,不同个体间会存在较大的差异。
“正常出汗是人体代谢的必要途径。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天出汗是人体的一种调节机制,对内脏等器官也有保护作用,正所谓保护性出汗。但需要注意的是,只有适量出汗才健康。有些人在运动的时候,总觉得大汗淋漓才好,其实这种做法并不可取。中医认为,流太多汗耗气又伤阴,气伤人会疲乏,阴伤人会烦躁。”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王晓丽分析。另外,在中医看来,有时出汗“过了头”或者在不该出汗的时候流汗不止,就要引起重视,要提防是健康预警信号。
气虚人群夏天更易出汗乏力
最近天气热了,50岁的陈女士常会感觉身体疲乏、头晕气短,有时稍微一活动就大汗淋漓,但体检也没啥毛病。到中医门诊就诊后,医生分析陈女士的多汗、乏力多是气虚的表现。
王晓丽主任介绍,气虚人群常表现为气短乏力,动则汗出,特别是前胸和颈部以上多汗,因为气的固摄津液的能力不足而导致大汗淋漓。“气虚人群常有身体虚弱、说话声较低、食欲差等特点,遇风寒或吹空调后总爱感冒。气虚有先天不足的原因,但营养不良、年老虚弱、大病过后易导致气虚;一些生活不规律、经常熬夜的年轻人,很多也伴有气虚的症状。”
气虚人群,在日常的饮食中也可适当用补气类的药物做药膳,包括人参、黄芪等。气虚体质还可以选择养生药茶,如黄芪、党参、太子参、黄精等沸水冲泡饮用。食疗方面,建议多吃补气健脾的食物,如山药、莲子、糯米、小米、黄米、大麦等。在运动方面,气虚人群可通过动作舒缓、动静结合的运动增强体质,如太极拳、八段锦、散步等。
睡着后冒汗多是阴虚
有些中老年人,入睡后,胸部、背部、大腿等地方出汗量较多,睡着出汗,醒来汗止,中医称之为“盗汗”。这些人还常有手脚心热、心烦、面部发红发热、口咽干燥等特点。中医认为,盗汗的人群,大部分是阴虚,但也有一少部分人是阳虚。阴虚人群,可选百合、雪梨等滋阴食物进行调理,饮食中要减少羊肉等热性食物。
还有些人背上总是湿漉漉的,可能是阴阳两虚。这部分人要平衡阴阳,就要养阴和温阳同时进行。每天按摩位于腰两侧的肾俞穴有助于滋肾养阴,而温阳讲究温补,可常吃点红枣、桂圆等食物。
狂出汗伴有心慌手抖,竟是甲亢
28岁的小佳(化名),从今年高温天开始,就感到全身湿答答的,每天一身汗,即便是20多摄氏度空调风吹着,也会冒汗,她最初以为是天气热的缘故。后来又出现了心慌、手抖的情况,这才到医院就诊,竟然被诊断患有甲亢。
银川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董朝侠提醒,甲状腺功能亢进最为显著的就是心跳加快、怕热、多汗,也常表现为易饥饿、多食、消瘦、脖子变粗等症状。夏天的高温除了会影响到身体代谢变化外,可能还会导致甲亢患者失眠,影响患者的精神状态,不少甲亢患者到了炎夏不适症状更明显。一些曾经得过甲亢的患者,如果不按医嘱随访或服药,高温天气也很容易让甲亢“杀回马枪”。
甲亢患者在夏季日常的饮食中,尽量避免食用海带、紫菜等高碘食物,多吃一些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丰富的蔬果、谷物等。吃辛辣食物容易引起身体发热出汗,甲亢患者应少吃辛辣食物,同时避免烟酒、刺激性饮料等。避免久处高温环境,尽量规律作息、少熬夜,避免压力过大和情绪焦虑。
出汗伴手抖心慌当心血糖过低
到了夏天,人们普遍食欲不振,摄入量减少而消耗增加;另外,夏天昼长夜短,糖友常睡眠不足,再加上户外活动增多,新陈代谢旺盛,血糖消耗增多,更易出现低血糖。
“轻度低血糖可表现为手抖、心慌、出汗、饥饿感、面色苍白、头晕眼花,严重者可能出现过度精神亢奋和昏迷。”董朝侠医生提醒,发现身边有人低血糖晕倒,最有效的办法是让患者补充糖分,比如给患者喝点糖水、吃糖块或甜点之类的食物,然后尽快送到医院治疗。
另外,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炎夏也要坚持热量、食物成分均衡的平衡膳食疗法。
炎夏大量出汗后怎么做?
夏季出汗后要适当增加水的摄入量,每次150~200毫升即可,一口一口慢慢喝,不可一次大量饮用。还可以喝些绿豆汤、金银花茶、薄荷柠檬茶。
从中医角度讲,酸味能敛汗止泻、生津解渴。大量出汗后,可多吃些酸味食物。酸梅汤里面的乌梅可敛汗养阴,夏天饮用是不错的选择。
出汗时,身体损失的还有钾、钠、钙等营养素,如不及时补充,可能会引发疲倦、乏力。豆制品和奶制品等含钙较多,豆类、香蕉、苹果、土豆、蘑菇以及深绿色蔬菜等钾含量丰富,夏季可以多吃。
天热出汗和食欲不振也容易导致B族维生素的缺乏和流失。所以天热要注意补充B族维生素,如多吃红豆、绿豆、燕麦等粗粮。
夏天温度高、湿度大,易出汗,平时要注意观察出汗是否有其他的不舒服,如果怀疑是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出汗,应及时就诊。
记者 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