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不会好好说话?“述情障碍”了解一下

版次:13 来源:银川晚报    2023年06月27日

不知道你身边是不是有这样一群人:不能好好说话,一说话就带刺,一说话就炸,一说话就愤怒,你会很怕跟他(她)说话,即使他(她)是你的老公,或者是你的妻子,又或者是你的父母,虽然他们是你最亲的人,你都不愿意去和他们说些什么。那么,这究竟怎么了,这些人为什么不能好好说话?

不会好好说话

控制不了的情绪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每次只要一跟妈妈说话,就忍不住发脾气。哪怕妈妈好声好气跟我沟通,但只要听到她的声音,我就忍不住烦躁,就控制不住情绪。”这样的情况,自打米佳(化名)工作独立后就开始了。

她会因为小事冲着妈妈大喊大叫,也会因为赌气将妈妈关在卧室门外,久久不愿出房门。虽然每次争执后她都会懊悔,会不断告诉自己不能这样,要改变、要控制。可下次还是一样,两个人说不了几句话就变了味。“我好像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也好像活成了妈妈年轻时候的样子。”米佳说,妈妈年轻时候就是个暴脾气。写作业慢了、吃饭慢了,甚至只是晚回家了十分钟,都会被妈妈一顿数落。她清楚地记得,有次妈妈因为工作出了点问题,被扣了钱。那天家里的气氛十分低沉,爸爸只是回家忘记买酱油,她只是写作业稍微磨蹭了会,妈妈的情绪就大爆发了,在厨房里摔摔打打,拿着擀面杖指着她和爸爸骂。那个场景成了她童年时候的噩梦。如今,自己长大了,妈妈日渐衰老,力量出现对调,她就变成了曾经妈妈的样子。

“我来寻求老师的帮助,是因为有一天我儿子跟我说,妈妈,你好可怕。我不想让孩子讨厌我。”米佳说,在心理老师的陪伴下,回溯过往的性格成因,她突然明白:原来自己如今对待妈妈的脾气,像极了小时候妈妈对自己的态度,暴躁而不知收敛。“我也想让自己好好说话,但总感觉力不从心。不知道为什么。”

对于情绪,无法描述

对此,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李晓晴介绍说,在心理学上,米佳这种情况有一个专有名词叫——述情障碍。“述情障碍的产生和原生家庭有着很大的关系。这是周遭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也是一种成长中的‘模式复制’。他们会把原生家庭的相处模式,复制到了现在的亲密关系。”

李晓晴解释说,述情障碍并不是一种精神疾病,也不是一种人格障碍,它是一种程度不同的情绪缺失。这种缺失会对人际关系造成很多困扰,尤其在亲密关系中,当一方不能理解回应另一方的感受,就会渐渐演变成冷淡僵局。

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描述感觉有困难”。这类人,不管是自己的感觉还是他人的感觉,而且关于情绪的词汇极其有限。此外,他们很难将各种情绪与身体感觉区分开,他们描述忐忑不安的感觉时可能会说:心跳加速、出汗、头晕,他们不知道其实是感到了紧张。“生活中我们常见的述情障碍多表现为无法恰当地表达情绪,只要说话就伴随着愤怒,只要表达就一点就炸,跟越亲近的人越是如此。”李晓晴介绍说,这种情况,细想其实并不少见。它不分男女,甚至不针对某个事件,而广泛存在于大部分家庭中,并成为家庭关系破裂的导火索。

进行情绪表达训练

“如果你感觉你的朋友或者伴侣有述情障碍,不要悲观,你要知道他们情绪认知上的缺陷是有神经科学和心理学根源的。不要攻击指责他们,更不要去模仿他们的行为,这只会让你们的关系更快走向破裂,相反,你需要表现出极大的耐心。或者,可以与他(她)一起寻求专业帮助,进行情绪训练。”

李晓晴介绍说,比如对于有述情障碍的人来说,最重要的是提高自己对他人情绪反应的敏感度,摆脱自我中心,学习关注他人。

“可以对情绪描述语做词汇替换练习:如烦恼的替换词有郁闷、心烦、苦恼等;高兴的替换词有快乐、欣喜、兴高采烈等。”李晓晴补充说,也可以让他们多看电影、小说、诗歌等,进而体验与分析人类情感。此外,还可以培养对他人需要的敏感度。如一声叹息、一个欲言又止的表情都可以反映人的需要,要学习从这些细微的表情变化中察觉别人的需要。“这样的练习需要专业的指导,也需要亲密的人给予支持和理解。”

如何不受负面影响?

那么,如果你身边有述情障碍的人,怎样做才可以不受他(她)们负面情绪的影响呢?对此,李晓晴提出三点建议:

第一,降低对述情障碍人的期待值。一定要降低期待值,要不然你会很痛苦,无论他们是你的什么人,你都要降低对他的期待值。也许有人会问,假如她或者他是自己的另一半呢,这种婚姻还有什么意思呢?拥抱现实调整自己,看见对方情绪背后的脆弱,同时及时对自己叫停,照顾好自己的情绪。

第二,把价值感回流给自己。要把自己变得漂亮,变得精致,变得健康,变得阳光快乐,变得淡定。在把价值感回流给自己的同时,与对方划清心理边界,告诉自己不要也变成对方那个样子。

第三,不要试图去解决他,也不要试图去改变她。“心理学里还有一个前提假设就是,一个人永远改变不了另外一个人,除非自己的改变影响到了对方,他自己也愿意改变。”李晓晴说。

记者 王敏

作者: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