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目标迈进

银川在城乡融合发展中振兴乡村

版次:3 来源:银川晚报    2023年07月07日

灵武市崇兴镇中渠村将废弃牛场打造成乡村田园美学体验中心,发展旅游业。记者 贾竣翔 摄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今年1月30日,银川市召开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全面统筹“五个振兴”,加快实现“四个示范引领”,奋力建设乡村全面振兴示范市。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今年以来,银川聚焦城乡融合示范引领,坚定建成乡村全面振兴示范市的信心决心,努力朝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阔步迈进,牵引带动宁夏建设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

强顶层设计 定融合目标

城乡融合示范引领怎么干?建立什么样的奋斗目标?上半年,银川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马不停蹄、抓紧研究,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土地研究室主任郜亮亮一行人来银调研,3天时间深入灵武市、闽宁镇等地的村社、企业,就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农村改革等方面进行调研,并提出真知灼见。

3月6日,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召开会议,审议银川城乡融合示范创建行动方案,提出按照“1+1+5”工作思路,自2023年开始,各县(市)区立足自身实际,每年开展1个城乡融合发展示范乡(镇)、1个乡村全面振兴示范村和5个乡村五大振兴特色村建设。预计到2025年底,全市建设15个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和共同富裕水平全区领先的城乡融合发展示范乡(镇)、30个乡村全面振兴示范村、100个乡村振兴特色村,实现走在西部前列、加快追赶东部奋斗目标。

同时,《方案》就城乡融合发展示范乡(镇)、乡村全面振兴示范村、乡村振兴特色村的创建内容、年度任务提出要求,并建立了领导包抓、财力统筹、督查考核等机制,银川城乡融合示范创建的大幕由此拉开,各县(市)区开启了探索实践、大干实干、争创一流的城乡建设新征程。

集各方资源 树示范标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路不开,找不着门路怎么办?今年以来,银川先后组织全市各乡镇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村党组织书记200余人次赴浙江、山东、陕西等地观摩学习城乡融合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开眼界、长见识、提信心。

位于灵武市崇兴镇中渠村的“饶有兴渠生活圈”,是城乡融合示范创建以来,村干部转换思路先行先试,唤醒闲置资产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典型案例。中渠村驻村第一书记吴静说道:“乡村有无限发展空间,乡村振兴大有文章可做,决不能让老办法老套路老经验束缚了老思想。在学习了很多村子的发展经验后,村两委班子决定将村里的废弃牛场打造成集设施农业采摘、餐饮娱乐、亲子游乐等为一体的乡村田园美学体验中心。”而像“饶有兴渠生活圈”类似的乡村旅游打卡地,全市现有144家,上半年累计接待游客63.5万人次,实现收入7500万元,有力活跃了乡村经济。

乡村振兴本质上是对工农、城乡关系的重塑,乡村振兴的资金、项目从哪里来?灵武市探索采取本级财政兜底、社会资本支持、用地指标倾斜等方式,市财政每年拿出1680万元分级分批支持城乡融合示范村镇创建,对城乡融合示范乡镇、乡村全面振兴示范村、特色村每年分别给予500万元、200万元和100万元资金支持,拿出100亩建设用地指标重点支持创建村发展特色产业。贺兰县借助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机遇,一体谋划城乡融合示范村镇创建项目34个,投入资金8.6亿元,全面打造示范点。金凤区聚焦乡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短板,整合资金7810万元集中用于城乡融合示范村镇打造。兴庆区围绕城乡融合发展,精心谋划项目47个,落实资金9650万元集中开展示范创建。

银川市委农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实践证明,城乡融合示范创建工作需构建“多个渠道取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资金整合模式,集中政府、金融、社会等各方力量,才能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引乡村人才 拓用人渠道

盛夏时节,塞上江南天高云淡,草木葱茏。黄河水滋养的这片沃土,生机盎然、美不胜收。走进永宁县宋澄村,树木葱郁、碧波荡漾,2.5公里的环湖步道上,村民正三三两两地散步休闲,沿路设置的长廊、浮雕、星星之门等景观引来村民拍照打卡。村民王桂珍在这里生活多年,她说:“以前没有整治,湖周边乱糟糟的,也不好看,现在美得很,经常有城里人过来转。”

永宁县宋澄村作为中央组织部、财政部确定的银川市唯一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市委组织部专门成立由市领导牵头的工作专班推进此项工作,同时将市文旅局调整为宋澄村包抓单位,选派3名业务精干的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挖掘宋澄的红色资源禀赋,设计“研学路线”“红色地图”,建设康庄大道、景岳广场、红色印记及稻田画观景塔等,先后有100多家机关单位、企业、社会组织的万余名党员群众参观“红色宋澄”,接受理想信念教育。

乡村振兴做好人才“上山下乡”文章尤为重要。银川坚持示范村镇干部优先配置、人才优先倾斜。在全市范围内选派26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或驻村第一书记挂任乡镇党委副书记,遴选补充17名乡村振兴指导员为乡镇谋发展、出思路,实现所有示范村到村任职选调生和乡村振兴事务专干全覆盖。全市村“两委”负责人和村“两委”成员中“四个一批”优秀人才占比分别达82.6%和54%。科技、农业农村等部门也优先安排专家到示范村镇开展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组团式帮扶。

做产业文章 走共富道路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近年来,银川市围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之路,逐步实现工业与农业、城镇与乡村的联动发展。

今年,西夏区镇北堡镇以争创贺兰山东麓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契机,实施贺兰山宿集、漫葡·看见贺兰沉浸式演艺小镇业态建设等项目,丰富文旅产品供给,促进文旅消费增长。五一期间,全镇接待游客63.4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8亿元。

灵武市郝家桥镇上滩村打造“尚品上滩”韭菜品牌,推行“一中心两链条三受益”利益联结机制,辐射带动农户2300多户、种植韭菜1.91万亩、年产韭菜3.96万吨,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设施韭菜种植基地,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万元。

贺兰县金贵镇围绕“逛网红大集、赏精品牡丹、寻老街文化、住民俗小院、食绿色蔬菜、游亲子乐园”发展思路,持续壮大牡丹花乡、“金贵堡”老街文旅综合体、兰健欢乐谷等文旅基地,发展桑葚、无花果、樱桃等特色农产品乡村采摘旅游业,打造“采摘游、观光游、农家游”,形成了完整的文旅休闲观光生态圈,推动乡村从主要“卖产品”向更多“卖风景”“卖文化”“卖体验”转变。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走好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各级部门要积极行动起来,让城乡要素自由流动更加顺畅,让农村发展在城乡联动中迸发活力,让城乡居民同等享有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银川市委农办有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 梁小雨

作者:梁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