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巴胺穿搭,真的有使人快乐的魔力?
版次:13 来源:银川晚报 2023年07月11日
多巴胺能给人带来短暂的快乐。多巴胺穿搭作为一种最近兴起的时尚潮流,以其鲜艳的色彩和大胆的风格,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那么,穿色彩鲜艳的衣服真的能让人更快乐吗?
1 鲜亮的颜色能“疗愈情绪”
在设计工作室上班的张晓凡(化名),是多年的多巴胺穿搭爱好者,在她的衣柜里,有很多颜色鲜艳、造型奇特的衣服。她说之前买这些衣服,也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标签,只是单纯喜欢这些好看的颜色,每一种颜色都能让自己心情愉快。
“其实不只是衣服,在我的生活里,有很多都是多巴胺配色。”张晓凡说,自己家里就是用高饱和、明亮、鲜艳的颜色来做的装饰,比如厨房区域就用了橙色;阳台阅读区的背景则用了黄色做点缀;而卫生间自己大胆用了红色系,加之黑色磨砂风格的浴柜,整体看起来充满了神秘感,让人兴奋。“卧室墙面色用了蓝色调,软装都是白色,我很喜欢,每次疲惫的时候,窝在卧室里,就很放松,能让自己的心沉静下来。”
多巴胺配色真能让人心情愉悦吗?对此,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艺术疗愈师魏君萍介绍说,从色彩学上来说,多巴胺配色的确能够刺激人的神经系统,产生愉悦感和兴奋感,带给人生机与活力,形成一种“积极化的联想”,有一定“情绪疗愈”作用。比如红色、橘红色,它可能对抑郁情绪有改善;像蓝色,则对焦虑情绪有改善。不过多巴胺作为一种能传递兴奋和快乐的神经递质,鲜亮的穿搭风格是否真的能让人多分泌多巴胺,暂时未有科学研究提供支撑。“其实从心理学解释,多巴胺穿搭是在做一种自我表现,穿颜色鲜艳的衣服,可以表达自己的价值观,自己的喜好,这就是一种自我满足。”
2 为什么遵从了心意反倒不愉快了?
不过魏君萍也建议,不宜过分追求潮流,夸大“多巴胺穿搭”的功效,如果引发新的外貌、穿着焦虑,就适得其反了。“因为人们追求多巴胺穿搭的背后,还可能隐藏着潜在的负面风险,以及一种对于认同和社交的渴望。”
对此,35岁的马琳深有体会。不久前,在多巴胺穿搭刚开始流行之时,马琳用实际行动实践了每一个让她心动的颜色。放在从前,这些亮黄色裙子、粉红色衬衫、翠绿西装裤,自己肯定不会穿的,但这个夏天,马琳坦然尝试,引来不少关注的目光。
“很久没有这样的感觉了,可以不顾别人的目光,完全随自己的心意走。”马琳说,起初自己还是有些犹豫的,买了一两件回来,首先就被老公“奚落”,让马琳心里打了退堂鼓,但女儿的一句话给了她很大的鼓励,“女儿跟我说,穿什么不是自己决定的事情吗?我听了也觉得自己想多了,马上就换上一身多巴胺搭配,还带着女儿去转了街。”
但这样的感受并没有持续几天。有天,马琳听同事说自己“这么艳的颜色,还挺敢穿。”这让她有点沮丧,又没有自信多巴胺穿搭了。“我不知道自己怎么了,为什么穿了自己想穿的衣服反而这么不愉快。”
3 隐藏着对于认同和社交的渴望
针对马琳的情况,魏君萍介绍说,虽然多巴胺穿搭在一定程度上,会正面调动人的情绪,但如果是“有别的心思”的刻意穿搭,反而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烦恼和困惑。
首先,过度追求时尚潮流可能导致人们的消费主义倾向加剧,盲目追求新潮的服装和配饰,不断购买新的单品,从而增加经济负担;其次,过度追求外在的时尚形象可能会掩盖个人内在品质。“我们应该认识到时尚只是外在形象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培养内在的品质和积累内在的财富。”魏君萍说,最重要的是,过度依赖外部认同和社交平台的赞同,可能削弱个人的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使人们迷失在他人的眼光和评价中。“的确有很多人会像马琳一样有穿搭后的心理负担,事实上,他们的尝试,只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解决这样的潜在情绪,还是要从自身能量的提升,而不是简单地靠颜色就能调节。”
4 追求时尚也要理性
总的来说,突然爆火的多巴胺穿搭背后隐藏着人们对于快乐、活力、个性、独立性、社交认同和情感宣泄的心理需求。“它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情感诉求和情绪表达,但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我们应该保持理性和审慎的态度,既要追求时尚的外在表达,又要注重内在品质的培养,达到外部形象和内心的和谐统一。重要的是保持独立思考和自我认知,不被时尚所束缚,真正做到在时尚中找到自我,实现内外的和谐统一。”魏君萍说。
延伸阅读
多巴胺越多越好?
很多人说多巴胺是“快乐密码”,那么多巴胺是不是越多越好?专家说,如果分泌增加的时候,人的情绪会好一些。比如说人在恋爱时期或者中奖时,或者是朋友聚会时,他的多巴胺也会升高,当然它也会增加血压心率,所以多巴胺如果分泌过多的时候,我们的心率会加快、我们的血压也会升高,但是这种物质也过犹不及,如果太多了,它也会出现一些其他的副作用。
医生从心理学角度,倡导大家去追求一些更加健康的快乐激素,叫内啡肽。比如说健身有氧运动,很多人有这种体验,运动完出汗之后心情特别好,因为这种心情好是内啡肽所得到的,而不是多巴胺。
记者 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