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亲子关系紧张 这样做可灭火

版次:13 来源:银川晚报    2023年07月18日

能让孩子暑假期间合理安排时间,过得“有意义”,是很多家长的期许;有的家长会帮孩子安排好时间,有的则让孩子自己安排,但不管怎样做,似乎总有不信任和不理解贯穿始终,让假期亲子关系紧张。对此,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魏君萍强调说,暑期是亲子矛盾的易发期,亲子关系的维护需要智慧,要把握好“边界”,给孩子留出一些空间,为暑期的亲子矛盾“消火降温”。

1 管或不管,都会有矛盾

“假期肯定不能闲晃荡啊,利用这个集中的时间把不熟悉的内容加强一下,这不是正常的么?”在一家企业做高管的张志红对于最近儿子的“反抗”十分不满,在她看来,初中孩子的假期不仅要复习功课,还要选很多兴趣课提高一下综合能力。“我还给他报了机器人高阶班,主要以打比赛为主。”

说起给儿子暑期的安排,张志红认为自己安排得很合理:早上7点起床,篮球运动一小时;早饭后,就开始复习功课,时间和平时上学的时间基本一样;下午还是以复习功课为主,如果有兴趣班去上课;晚上的时间也不能浪费,主要是看纪录片和课外书,大概10点上床睡觉。“可我就是很生气,儿子总不情愿,一进屋子就把门关上,有时候还反锁上,他就是嫌我烦。”

和张志红不同,刘玫也是初中孩子的妈妈,女儿性格开朗,喜欢探索,为此她也给了很大的空间让孩子自由安排假期。但即使这样,两个人在假期的这段时间,还是发生了好几次的冲突,弄得母女关系也有点紧张。“感觉孩子自己是焦虑的,喜欢做的很多,但又不知道怎么具体规划,有时候时间安排得满满的,有时候又比较闲。我最近和她谈了几次,想帮她梳理一下,可她就觉得我不相信她。”

2 导火索原来是因为它

刘玫观察了几天,发现女儿的确缺乏规划时间的能力,另一方面又想证明自己已经长大了,是可以为自己负责的。“虽然明白她的状态,但如何让她放松下来,或者我如何做可以有效地陪她过一个快乐的假期,对于这些我还是迷茫的。感觉刻意去聊天,劲使得大了会让她反感,不痛不痒聊一聊又没什么作用,现在,我们也有些困惑不知道怎么办。”

虽然两位妈妈的做法完全不同,但在魏君萍看来,却是十分相似。“其实最大的矛盾,都是出在‘边界感’上。”她解释说,两位妈妈都是出于对孩子的关爱,之所以被孩子理解为不尊重、不信任,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划定关爱边界,违背了孩子意愿,甚至触碰了孩子的心理边界。“很多中国家庭,正是因为父母与孩子之间缺乏边界感,才导致幸福感不强。其实家长需要意识到,关系再亲密,也要分清楚。你喜欢看书而我喜欢看球,我们能在同一空间下尊重彼此,做自己喜爱的事情,这就是一种良好的边界感。”

何为边界感呢?魏君萍说,边界感是指人对界限的判定或重视程度。当一个人缺乏边界感,常会把自己的事推给他人,或者默许他人跨入自己的界限,甚至有时也会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人,强行跨入他人的界限。在与初高中孩子相处的时候,很多家长就恰好忽略了边界感,不经意间就闯入孩子的心理边界,而孩子为了保护自己的“私人领地”,会对父母发火或做出一些粗鲁的举动。同理,有时孩子也会无理地冲撞父母的心理防线,导致彼此互不相让,造成亲子矛盾与冲突。

3 划定爱的边界

那么,父母应该如何划定亲子关系的关爱边界呢?

魏君萍提醒说,父母首先应该明白“为你好不等于爱”。只顾着一厢情愿地“给”,却忘了问孩子“要不要”,这便是亲子关系出现问题的症结所在。亲子边界感模糊,父母不自觉间失去自我,孩子的自主意识与成长空间也被剥夺,亲子关系自然容易出现问题。另一方面,孩子一天天长大,遇到事情喜欢自己拿主意,与父母的交流日渐减少,这些都是孩子需要独立成长空间的表现,家长不必因此过于难过和担心,不妨尝试放手给孩子适当的空间去探索。“孩子之所以排斥与父母交心,可能是因为父母常常灌输大道理而不是耐心倾听,孩子感受不到理解和支持。”

4 平等交流很重要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保持边界并不意味着凡事跟着孩子的节奏走。对此,魏君萍介绍说,平等交流很重要,父母需要学会如何耐心引导,而不是强加干涉。“比如孩子对于兴趣的选择,会有自己的想法,父母可以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提供一些建议,但如果孩子坚持自己的判断和选择,那也应理解和尊重,这叫‘引导’。哪怕是给孩子很大的自由度,同样需要学会倾听、学会交流的方法,这样才能在暑期生活里,包括平时日常的陪伴里,和孩子真的做到‘理解’和‘信任’。”

小贴士

负面情绪来了怎么办?

魏君萍说,建议家长学会用以下方法帮孩子处理负面情绪,帮助亲子关系有效“灭火”。

▶“肯定”:不管因为什么事使对方出现情绪,都假定该事对对方的重要程度很高,因而对方表现出来的情绪是恰当的。我们可以用类似以下的话表达肯定:“我看到你有些不开心,愿意跟我谈谈吗?”

▶“分享”:分享对方的感受和事情的内容。永远是先分享感受,后分享事情内容。要诀是引导对方说出几句描述内心情绪的话,然后才把注意力放在事情上。例如“现在你感觉怎样?”“原来是这样使你不开心,假如我遇到这样的事,也会很生气的,我生气时,肌肉会绷得很紧。”

▶“设范”:是设立正确行为的范畴,让对方明白怎样做才符合他最佳的利益,也即是我们一般说的应该和不应该怎样做了。

例如:“我明白了,换作是我也会这样不开心,可是,你这么一言不发地走了,其他人无法知道是什么原因,不知道他们伤害了你,还会认为你没有礼貌呢!”

▶“策划”:每次人生经验都让我们学习一些东西,使我们更有效地建立一个成功快乐的未来。不明白这个道理的人,会抱怨人生不如意事太多,因为问题总是重复地出现。而明白这点,才可能不断进步、自信开朗。

例如:“凡事都有三个以上的解决办法嘛!”又或者“如果事情再重来一遍,你会怎么做?”

记者 王敏

作者: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