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肝炎日
病毒性肝炎的这些常识,你了解吗?
版次:11 作者:刘威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解毒器官,在维持生命活动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由于肝脏实质没有痛感神经,这导致肝细胞受损后,通常无明显症状,许多人罹患病毒性肝炎却不自知,若未及时治疗,可能会发展为肝癌。
2023年7月28日是第13个“世界肝炎日”,今年我国的宣传主题是“坚持早预防,加强检测发现,规范抗病毒治疗”。银川市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医师王炎杰提醒,定期筛查是及早发现病毒性肝炎、并遏制其危害的关键。
病毒性肝炎分多种类型
王炎杰介绍,肝病的种类有很多,肝炎正是肝脏疾病的一类。肝炎可由病毒、细菌、酒精、药物、自身免疫等多种致病因素引起。根据病程长短,肝炎可分为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根据是否感染病毒,可分为病毒性肝炎和非病毒性肝炎。非病毒性肝炎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酒精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代谢性及药物性肝炎等类型,一般不具传染性。肝炎病毒通常分为甲、乙、丙、丁、戊型,均可引起急性肝炎。甲肝和戊肝一般急性发病,很少转化为慢性。乙肝和丙肝的部分患者会从肝炎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丁肝只有与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基础上才可能感染。
值得警惕的是,病毒性肝炎可能会出现重叠感染的情况,例如乙肝病人可以重叠感染甲肝或者戊肝,此时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需引起重视。
传播途径有不同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病毒性肝炎传播途径有所不同。
甲肝和戊肝通过消化道传播,如患者误吃误喝含有病毒的食物或水。乙肝主要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丙肝传播途径与乙肝相似。丁肝传播途径与乙肝类似,可与乙肝同时感染,或在感染乙肝的基础上才能感染。
接种疫苗可预防吗?
对于甲型病毒性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可以接种疫苗达到预防效果;丙肝、丁肝尚无有效疫苗,不过对于尚未感染乙肝病毒者,接种乙肝疫苗可安全、有效地预防丁型肝炎。
需要提醒的是,并不是所有人群都可以接种乙肝疫苗,接种疫苗之前应该到肝病专科进行相关检查后再由专业医师给予相关建议。
治疗中
检测不到病毒了能停药吗?
肝炎在临床常见的症状有: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等,少数可伴发热,也可无明显症状。若同时出现目黄、皮肤黄,则提示您很可能是肝脏出现了问题,需及时到肝病门诊就诊,早诊断早治疗。
在肝病抗病毒治疗的过程中,不少患者抱有“见好就收”的心态。但王炎杰提醒,目前抗病毒治疗的目标是最大限度长期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脏纤维组织增生,延缓或减少肝功能衰竭、肝细胞癌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必须规范治疗,不可私自停药。
“我们在临床上遇到不少患者,因私自停药导致病毒反弹病情继续进展,严重者还可能出现重型肝炎,甚至发生肝衰竭。如确实有停药需求的,建议首先咨询肝病专科医师,避免盲目停药。”
提醒:别乱吃保肝护肝药
当我们在体检中发现转氨酶升高时,最好让专业的医生来判断升高的原因,遵从医生的处理建议,切勿自作主张。
“还有些人一旦在体检中发现自己的转氨酶偏高时,就变得忐忑不安起来,自行去药店买些保肝护肝的药物来吃。盲目用药物进行保肝护肝治疗,不仅有可能延误病情,而且还可能因滥用药物造成药物性肝炎等肝损害,最终导致保肝不成反伤肝。”王炎杰表示。
定期查肝功能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但肝脏实质没有痛觉神经,出现症状时往往可能已非常严重。”王炎杰建议要定期检查肝功能,特别是长期服药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的人群。
日常生活中,注意手卫生和饮食卫生,尤其是不喝生水、不吃未烤熟的鱼片等,可以有效减少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感染。对病毒性肝炎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经口、经血液及密切接触都有可能感染肝炎病毒,注意日常生活中不要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注射器等。
小贴士
这样呵护肝脏
呵护我们的肝脏,日常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以清淡为主,注意荤素搭配,切勿过饥或过饱;保证规律、充足的睡眠。“人卧则血归于肝”,中医认为,晚上11点到次日凌晨3点,血液会流进肝和胆,所以在这个时段,要保证良好的睡眠,有利于肝胆功能的恢复。另外,中医认为,怒伤肝,要想我们的肝脏舒畅条达,肝功能正常甚至旺盛,还要注意保持情绪的舒畅。
肝跟青色相应,在饮食上,可以多吃一些绿色的食物,具有养肝作用。另外,肝脏与脾的关系比较密切,只有脾脏功能旺盛了,才会产生充足的血,肝脏也会有充足的血去藏。“所以平时也要多吃一些具有健脾作用的食物,如党参、白术、茯苓、薏苡仁、白扁豆、山药。”
记者 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