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口干、眼干,或是干燥综合征惹祸

版次:14 作者:王敏

有些人发现自己总是口干,多喝水也不能缓解,晚上睡觉常常会被干醒;眼睛干涩,有摩擦、砂砾等异物感,甚至会欲哭无泪。如果你有以上这些症状难以缓解,并持续了一段时间,就要警惕可能是一种叫做“干燥综合征”的疾病所致。7月23日是“世界干燥日”,那么,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病?除了口干舌燥,它还会表现在哪些方面?记者采访了相关医生。

让人困扰的“干燥”

“我是口干了四五年后才确诊的,第一次听到这个病,很意外。”去年2月份,在银川工作的周先生被确诊为干燥综合征。周先生说自己主要的症状就是眼泪少,因为这个特点,还被女朋友说自己是“硬汉”,不管多么感动或者难过,很少见他掉眼泪;还有一个明显症状就是一直口干,吃东西特别容易噎,无法下咽。

和周先生一样患有干燥综合征的马女士,是一位全职妈妈,她说自己是生完孩子后,干燥症状开始变得明显,去医院做唇检后确诊的。“最明显的感觉就是眼干、口干,眼睛里有异物感,需要不停滴眼药水。因为口干,白天需要频繁喝水,但晚上就特别痛苦,经常会干醒好多次。”更让她苦恼的是,早上起床时口干舌燥还伴有口臭,虽然按医嘱在吃药,但会伴有牙龈出血症状。“医生说了这个病无法根治,目前还是以控制免疫为主。”

马女士说自己现在很注重口腔护理,每晚睡前会用水牙线、漱口水等专业工具进行口腔清理,最后再用口腔凝胶和滴眼液湿润口腔和眼睛,别人看着麻烦,但她自己已经习惯了。

什么是干燥综合征?

干燥综合征(简称SS)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就是说患者的免疫系统会攻击自身的细胞。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可以保护我们免受外界有害生物(如病毒、细菌)的攻击。而患有干燥综合征时,本该与疾病搏斗的免疫细胞“化友为敌”,反而攻击自身的多种器官,尤其是泪腺和唾液腺,从而导致眼干和口干等。

干燥综合征好发于中老年女性,我国人群发病率为0.29~0.77%,老年人群的患病率为3~4%。目前研究发现,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神经内分泌因素与干燥综合征发病有关,但具体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由于干燥综合征起病隐匿、且经常容易被忽视,因此该病的确诊率和就诊率要远远低于实际患病率。

这些症状要警觉

“口干、眼干、皮肤干燥是干燥综合征最常见的症状,除此之外患者还可能伴有关节炎、皮疹、肺间质病变、白细胞及血小板减低、肾小管酸中毒、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多脏器、多系统损害。”宁医大总院风湿免疫科主治医师周少岚介绍说,干燥综合征起病隐匿,病情往往多年迁延不愈,患者常眼干口燥,视物模糊不清,进食味同嚼蜡,其痛苦常无以言状,且可累及血液系统、肾脏、消化道、神经系统及呼吸系统。

具体来说,眼干主要为泪腺的慢性炎症所导致的眼泪减少,进一步产生眼睛磨砂感、异物感、烧灼感、畏光、眼疲劳等症状;口干是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但这跟日常吃咸了、吃辣了、天气热了口干是完全不一样的。口干表现为唾液分泌减少,口干加重可致咀嚼和吞咽干性食物困难,味觉改变(金属味、咸味或苦味)以及难以长时间讲话。

“除此之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口腔黏膜干燥、发黏或红斑,唾液分泌减少进一步会导致龋齿、牙齿片状脱落以及口腔念珠菌感染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见腮腺或颌下腺肿大。也有患者伴随鼻腔干燥、咽部干燥伴声音嘶哑、干咳、皮肤瘙痒,总之,因为‘干燥’会浑身不适。”周少岚说。

及时治疗是关键

周少岚提醒,干燥综合征是一种可以控制但是不能治愈的疾病。出现以上症状并持续性存在、难以缓解时,应及时到耳鼻喉科、内分泌科、风湿免疫科评估就医。干燥综合征如果能够早期确诊,及时给予有效对症治疗,病情大都可控制,从而减轻疾病对机体造成的损害。

干燥综合征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遗传性因素,另一方面则与生活环境、生活习惯密切相关。“比如处于受到病毒细菌感染的环境里易得干燥综合征;情绪焦虑也会引起免疫紊乱;尤其是一些五六十岁的女性,绝经后内分泌系统开始紊乱,免疫也开始出现偏移,可能导致干燥综合征。”周少岚说,干燥综合征的治疗,要针对其临床的不同阶段,控制病情进展,避免或减少多系统损害。

“针对口腔干燥,患者可用液体湿润口腔,缓解症状;口腔唾液减少易发生感染,常见念珠菌感染,局部可用制霉菌素,平时要注意口腔卫生,定期作牙科检查,有助于防止或延缓龋齿发生。若腮腺唾液减少,可能发生脓性腮腺炎,应及时用抗生素治疗。”周少岚提醒说。

小贴士

健康饮食心态乐观

干燥综合征患者一定要饮食均衡有营养,要尽量少吃或不吃辣椒、葱、姜、蒜、胡椒等燥热之品,少吃油炸、肥腻食物,以防加重症状。另外,一定要保持轻松的心态,这样才能积极配合治疗。患者首先应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持健康的饮食和乐观的心态,尤其要养成润肤的习惯,降低皮肤敏感度。如果出现皮肤瘙痒等症状应避免抓挠,以免诱发皮肤感染。

记者 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