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让“西夏鸵鸟王”走向全国市场
良田村马兵养鸵鸟养出了名堂
版次:6 作者:陈玲 杨韶华
7月21日,马兵给鸵鸟喂食。
走进金凤区良田镇兴源村8队,提起马兵知道的人不多,但问起“西夏鸵鸟王”却是无人不晓。马兵从2020年5月开始养鸵鸟,银川周边人工养殖的鸵鸟苗、鸵鸟蛋、鸵鸟肉大都出自马兵这里。如今,兴源村已有四五十户村民在马兵的带动下养起鸵鸟,村委会也打算辟出10亩地养鸵鸟。
精心呵护讲科学 田园之乐有奔头
2020年,马兵在抖音上无意间看到陕西省咸阳市一位沈姓师傅直播养鸵鸟,沈师傅一句“物以稀为贵”让马兵来了兴致。于是他投了5万元,从沈师傅手中一下子购进70多只仅有1个月的鸵鸟苗。
“刚买来的时候,小小的,毛茸茸的,可爱得很。没想到长到半岁时开始啄人了。”说这话时,马兵的脸上既带着宠溺又夹杂着无奈。像疼自己孩子一样,马兵给刚买来的鸵鸟苗盖了专用“宿舍”,白天任小鸵鸟们奔跑、晒太阳,晚上就引着它们回“宿舍”休息。马兵照顾小鸵鸟十分精心,除了让室温始终保持在鸵鸟体感最舒适的22℃~35℃,还要为鸵鸟准备营养餐,55%的玉米、25%的豆粕、10%的麸皮、10%的营养粉……每次投喂,马兵都会骑着电动车沿着小土坡缓缓滑行,一听到电动车的响声,鸵鸟们就会一哄而上。
鸵鸟们排成长队有序觅食的样子看着着实乖巧,可吃饱了之后,一些鸵鸟燥热难当,不时用嘴巴探出栅栏啄人,也让马兵着实生气。
生态养殖乐趣多,稳定致富幸福长
起初,马兵分不清这70多只鸵鸟哪些是公的哪些是母的,后来他发现,公鸵鸟都是红腿、黑毛、爱奔跑,而母鸵鸟都是黑嘴、灰毛。
孕育小鸵鸟时,鸵鸟爸爸负责刨坑,鸵鸟妈妈则会顺势蹲进坑里产蛋,2~3天就能产一枚蛋。马兵将硕大的鸵鸟蛋按照36.8℃的温度集中孵化,40天后小鸵鸟们就会集中破壳,此时也是马兵特别享受的瞬间。
说起鸵鸟肉的营养成分,马兵头头是道。就连鸵鸟蛋壳,马兵也能废物利用加工成蛋雕、蛋灯、彩绘等工艺品。鸵鸟毛一斤300元发到广州做服饰,鸵鸟皮一张200元做成皮带皮包,鸵鸟蛋一枚158元供不应求。想方设法提高养殖附加值,马兵靠养鸵鸟赚上了钱。去年,马兵鸵鸟养殖净利润达20万元,今年上半年的利润也超过了10万元。
直播带货增销量,带动村民齐致富
从只在银川周边销售,到销售点辐射至新疆、天津、北京、青海、河南,马兵特别感谢网络直播。
2022年7月,脑子活泛的马兵也学着不少网红在快手上直播。他的直播间就在鸵鸟园旁边,“西夏鸵鸟王”这个响亮的昵称不仅出现在他的直播间,也成了村民们耳熟能详的昵称。
实时记录鸵鸟生活,还时不时向粉丝们展示他的田园生活,马兵不经意间喜欢上了直播。今年年初,马兵的生意越做越大,他果断在抖音上也开通了直播账号。他兴奋地说:“快手上现在有12000多个粉丝,抖音上现在只有1200多位粉丝。粉丝虽然不多,但是我的销量一下子涨起来了。”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马兵将鸵鸟肉真空包装、冷冻处理后发往全国各地,还为鸵鸟蛋和鸵鸟肉设计了包装箱。在粉丝的启发下,马兵还将鸵鸟肉加工成了风干肉干、卤肉。
生意越做越大,打听养鸵鸟的人一天比一天多。如今,兴源村里有五六十户村民向马兵学习养鸵鸟。村委会也看到了养殖鸵鸟的红利,计划开辟土地用于建设鸵鸟养殖园。
记者 陈玲 杨韶华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