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北朝隋唐时期考古

打开一部精彩纷呈的丝路华章

版次:11 作者:刘旭卓

李贤夫妇合葬墓出土的陶俑。

吴忠北郊唐墓出土的镇墓兽。

胡旋舞墓门。

李贤夫妇合葬墓出土的鎏金银瓶。

宁夏北踞贺兰山,南依六盘山,位于中国西北部,素有“关中屏障,河陇咽喉”之称,历代为中国西北要塞,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同时是民族汇聚、文化交融之地。北朝、隋唐时期,是陆上丝绸之路的繁盛时期,当时宁夏地区的原州和灵州作为丝绸之路东段北道上的重镇,留下了许多珍贵的东西方文化交流交融的古代文化遗存。

多种文化异彩纷呈

北朝时期,宁夏是北周“关陇集团”形成的重要地区;隋唐时期,宁夏又是安置众多少数民族的地区。随着中西交通的日渐繁荣,以南部灵州和北部原州为中心,逐渐涌入了鲜卑、铁勒、突厥、粟特、党项诸族,多民族的聚集形成了多种文化异彩纷呈的局面。

记者从宁夏考古研究所了解到,北朝时期的墓葬,除彭阳县新集1处外,其余6处均在固原市原州区,其中较为重要的是彭阳新集北魏一号墓、固原东郊北魏漆棺画墓、北周柱国大将军李贤墓、原州刺史田弘墓等。

宁夏北魏墓集中于固原和吴忠两地,墓葬形制有土坑墓、土洞墓、砖室墓等,以彭阳新集北魏墓、固原北魏漆棺画墓为代表。彭阳新集北魏墓陶俑以牛车为中心,随葬甲骑具装俑、武士俑、文吏俑、女侍俑的出行仪仗俑,延续了西晋十六国时期的陶俑组合形式。固原漆棺画墓主人是北魏使持节、镇西将军、高平镇督大将冯始公,葬于北魏太和十三年(公元489年)。漆棺画上孝子故事中的人物均着鲜卑装,侧面反映了北魏太和改制的情况。漆棺画墓中出土的萨珊银币、银耳杯,漆棺画上出现胡、汉多民族的文化杂混风格,显示了北朝时期原州(今固原)地区丝绸之路上不同民族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北周时期的墓葬以宇文猛墓、李贤墓、田弘墓等三位原州刺史墓葬为代表,三位墓主身份显赫,墓葬规模宏大,出土文物丰富。出土的鎏金银瓶、玻璃碗等来自异域的奢侈品,显示了固原在北朝时期作为“丝绸之路”重镇的地位。

北周李贤及夫人合葬墓

1983年,在位于固原市原州区南郊乡的深沟村,考古人员发掘出北周柱国大将军李贤及夫人合葬墓,是一座由封土墓道、过洞、甬道和土洞墓室组成的大型墓。据墓志铭记载,李贤葬于北周天和四年(569年)。墓道、天井、过洞、甬道及墓室均绘有壁画,填补了北周时期墓葬壁画的空白。

墓中随葬品约300余件,以陶俑为大宗,共260多件,分为镇墓兽俑、出行仪仗俑、庖厨用具模型三类。另有几件由中亚、西亚传入我国的舶来品尤为引人注目,鎏金银瓶是具有萨珊风格的中亚制品,是希腊化对巴克特里亚地区影响的产物,银瓶腹部捶揲出男女3组人物图像,构成一幅连续的古希腊“帕里斯裁判”和“特洛伊战争”故事。

凸钉装玻璃碗是典型的萨珊朝制品,玻璃碗纪年明确,对确定同类制品的年代具有标尺作用。李贤夫人吴辉棺中出土的嵌宝石金戒指,原产地应是萨珊或中亚某地。

发掘和清理隋唐墓葬300余座

宁夏发掘和清理的隋唐时期墓葬已有300余座,主要分布在固原市原州区和吴忠市北郊。此外,在盐池县、同心县、青铜峡市也有发现。既包括梁元珍墓等汉族墓葬,也包括吐谷浑、铁勒浑、粟特等少数民族的墓地。

固原市原州区发现的梁元珍墓,在墓道、甬道两侧有多幅牵马图壁画,墓室内绘女侍、男侍和高士屏风画,墓顶绘天象图;同心县韦州镇发现的唐代内徙吐谷浑族慕容威墓,对研究吐谷浑的世系及与唐代的关系有重要价值;青铜峡市玉泉营14号墓中出土“大唐左屯卫将军皋兰州都督浑公夫人契苾氏墓志”,表明该地为唐代铁勒浑部墓地;这些墓葬的发现极大丰富了我们对各民族交往互动的认识。

从1982年至1995年, 在距固原县城西南5公里的南郊乡羊坊村、小马庄村、王涝坝村先后发掘了一系列隋唐墓葬群, 其中7座墓葬出有墓志。根据墓志可知,墓主史氏为魏晋以来由中亚东迁后定居原州的“昭武九姓”中的史国人,他们聚族而葬,为两个史氏家族成员。

墓葬虽均遭盗掘, 但仍然出土了一批珍贵文物, 尤其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遗物, 如东罗马金币、萨珊银币、金覆面、蓝宝石印章等, 对研究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

国宝级文物见证历史

宁夏境内的吴忠市、盐池、灵武一带在唐代是昭武九姓人聚居的重要区域和集散地,与唐朝设立羁縻州以安置突厥降户相关。1985年,在盐池县城西北37公里的窨子梁的南坡发掘出6座石室墓。其中M3出土一方墓志,显示这是一处中亚“昭武九姓”之一的何国人后裔的家族墓地。何氏卒于唐武周久视元年(700年),祖孙三代为官,与父亲都担任过都尉一职,祖父是唐上柱国。墓地已被盗扰,随葬品保存不多,主要有木质武士俑、文吏俑、侍女俑、镇墓兽、马俑、骆驼俑以及墓志、铜钱等。

该墓地重要的发现是M6墓门安装的胡旋舞石刻门扇。胡旋舞本是西域胡人的乐舞,节拍鲜明,奔腾欢快,多旋转蹬踏,传入中原后受到民间、尤其上层统治阶级偏爱。唐玄宗的爱妃杨玉环和宠臣安禄山为了取悦玄宗,学跳胡旋舞,并在皇帝面前表演取乐。

唐调露元年(679年),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河套地区突厥降户的统治,“于灵、夏南境以降突厥置鲁州、丽州、含州、塞州、依州、契州,以唐人为刺史,谓之六胡州。”窨子梁何氏粟特人家族墓地的发现,进一步证实了《新唐书·地理志》卷三七中关于“六胡州”在“灵、夏南境”的记载,是六胡州为粟特人所居之地的重要考古实证。该墓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记者 刘旭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