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幼小衔接?小学教师支招——
基本知识不求多培养习惯更重要
版次:6 作者:李姝
基本知识不求多培养习惯更重要
开学后,幼儿园毕业的小朋友即将进入小学学习阶段,不少家长为如何让孩子快速适应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如何在这个短暂的假期做好幼小衔接而焦虑。近日,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银川阅海小学教师杨丹。
杨丹介绍:“幼小衔接和幼小衔接班是完全不一样的,幼小衔接是一个过程,并不是将小学学习的知识内容提前化,而是孩子进入小学前所做的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和进入小学后所做的大量的适应工作。它是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要衔接的内容有:基本知识、习惯的培养、积极的心态。”
基本知识不追求多、深、难
到了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会接触一些基本的学科知识,但很多家长会一味追求知识的多、深、难。作为小学教师,杨丹和同事们也经常会听到家长间讨论孩子的识字量有多少、计算能力怎样等。其实,这样去做幼小的衔接准备,有违知识预热的初衷。
杨丹认为,家长不要急于一时的领先,孩子的学习是一个长远的发展过程,“提早的领跑者,不见得就是最后的胜利者,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学习、感受、思索才是最重要的,重点放在培养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上。”杨丹说,家长可以给孩子多讲故事、引导背诵古诗、唱儿歌,有意识地让孩子认标牌、食品包装袋上的字,多种途径教孩子认识汉字,激发孩子的识字兴趣,提高识字量。
“数学知识方面,掌握简单的10以内的加减法就足够,更重要的是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杨丹说,每一所学校,一年级的教学都是零起点教学,加之“双减”政策的贯彻落实,一、二年级的孩子没有书面的家庭作业,且进行无纸笔测试,不仅减轻了学生学业负担,同时也改变了学生学业的评价方式,重在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
知识的传授只是教育的一个方面,在幼小衔接阶段重在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兴趣,寻找适合的学习方法,以及培养解决问题的技能、思想、方法。
好的习惯使人受益终生,不良习惯也将贻害无穷。“真正进入了小学之后一个月左右,我们能发现孩子之间的差距会渐渐拉开,学习不太好的学生大多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导致成绩下降。”杨丹说。
具体该从哪些方面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呢?杨丹建议:学会集中注意力,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学会安静倾听,能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说清楚;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能够和小伙伴合作完成一项任务;有一定的时间观念、责任意识和规则意识;培养正确的坐姿、书写姿势、握笔姿势、读书姿势;培养阅读习惯;自己整理、归纳学习用品,能够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做好心理准备并不单指孩子,作为家长也要做好心理准备,完成角色上的转变。”杨丹建议,家长应多关注一些积极的小学学习中的话题,减少焦虑,对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充满美好的期待,相信自己和孩子有应对新环境的能力,一起迎接即将开启的奇妙旅程。
记者 李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