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随意做法,可能暗藏健康风险
版次:14 作者:刘威
脸上长了痘痘随手抠掉;遇到头痛脑热随便吃点药;耳朵痒痒随手用棉棒挖……每个人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一些习惯行为。你可能不知道的是,一些我们习以为常的随意做法,却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悄悄损害着我们的健康。
1 随意吃药 肝肾易受伤
生活中,遇到头疼脑热,很多人习惯去药店买药吃。但不可否认的是,药物是把“双刃剑”,可以治病,也可能给身体带来损害,首先受伤的当属肝肾。
“我们在临床上常发现,很多原本身体健康的人,却因为乱吃药导致药物性肝损伤,甚至演变为暴发性肝功能衰竭。”自治区人民医院药学部临床药师王基云介绍,“比如吃抗生素时,有些人凭感觉随意吃,本来该吃2片却吃了4片,这些都会显著增加药物损伤肝肾的风险。生活中还有人认为,中草药无毒副作用,甚至当保健品长期服用。但其实,滥用中药也很危险。首先,中草药不能随意搭配和服用。另外,没有经过炮制的草药,可能带有毒性。以常见的野生何首乌为例,没有经过炮制,如果用量多,或煮的时间不够,都可能中毒。”
王基云提醒,不管是西药还是中药,都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切勿随意购买,随意吃。
2 耳廓疖肿 多由不恰当挖耳造成
市民陈先生经常耳朵发痒,习惯随手用棉棒或牙签去掏耳朵。最近,他发现自己左耳廓里经常会冒出一颗颗米粒大小的“痘痘”,硬硬的,还有些疼痛。到医院检查后,医生告诉他这是耳廓疖肿。疖肿是皮肤单个毛囊及所属皮脂腺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耳廓疖肿多由不恰当的挖耳造成。
有的人耳朵痒了,常常借助棉签、掏耳勺或者手指等使劲掏挖,抠挖时感觉很舒服。但自治区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邓斌提醒,随意掏耳朵不是个好习惯,频繁掏会破坏耳耵聍对耳朵的保护作用,还有可能引起中耳炎,导致听力下降。
耳屎在医学上称为耵聍,是耳道皮肤耵聍腺的正常分泌物与皮屑等结合形成的。耵聍平时会随人头部活动、咀嚼食物、张口等动作自行排出。如果碰到耳道耵聍太多,引起了耳痒及堵塞感,可到医院请专业医师帮助。常常掏耳朵,容易破坏外耳道皮肤表面的天然油脂保护层,引起耳道干燥结痂、霉菌滋生、耳道奇痒、耳廓疖肿等不良后果。另外,掏耳朵时如果不注意,还可能伤及鼓膜或听小骨,造成鼓膜穿孔,影响听力。
3 抗生素眼药水不能随意滴
盯手机、电脑时间久了,眼干眼痒、眼睛里有红血丝是常有的事。遇到这些情况,很多人自己判断是眼睛发炎了,就到药店买抗生素类眼药水,结果发现用后症状不但没有缓解,眼睛反而肿了。
“其实,在可能引发眼红眼痒的疾病中,以结膜炎最为常见,而结膜炎又分为感染性和过敏性结膜炎。”宁夏眼科医院角膜与眼表疾病科副主任医师、眼科学博士李慧平表示,“比如冬季出现的急性结膜炎多为病毒性结膜炎。市民在药店里购买的抗生素眼药水只对于细菌性的结膜炎有效,对病毒性结膜炎无效,用错了反会耽误治疗。滥用抗生素眼药水,时间长了甚至可能引起药物相关性的干眼或者是眼表的损害。”如果日常感觉到眼睛不适,不要随意使用眼药水,还是建议到专科门诊检查,明确病因后,再规范化治疗。”
4 脸上痘痘,挤出感染
年轻人脸上长痘,尤其是油脂分泌旺盛的面部三角区长痘是比较常见的,不少人为了美观会随手挤掉,殊不知,这个随意“挤”的动作也可能带来风险。
人体面部有个“危险三角区”,即面部以嘴唇画一条直线,以鼻根部为一个点,连接起来的区域就是危险三角区。这部分的面部血管很丰富,并与颅内血管相通。银川市中医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学博士雷鸣提醒说。“人的双手每天会接触很多细菌,脸部的皮肤也并不是完全干净,动手挤痘,这些细菌或病毒可能会顺着伤口背后的血液传播,引起大脑中的海绵窦发炎。而海绵窦在大脑中就像一个交通枢纽,海绵窦发炎后,这些细菌或病毒就会通过这个交通枢纽感染大脑的其他部位,轻者会感到头晕、头痛、呕吐,重者可能会发高烧等。”
记者 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