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突然变胖、爆痘、毛发增多……最好排查这种病
版次:14 作者:刘威
月经迟迟不来,体重增加,以为是怀孕了,最后发现是空欢喜一场。如仔细观察,还会发现女性脸上莫名出现了小胡子,爆痘,发胖……这些看似没有关系的症状,其实可能事出同因:多囊卵巢综合征。
1 女孩体毛增多发胖 原来是得了这种病
28岁的小琳曾是个身材苗条、皮肤白皙光洁的女孩。婚后半年,小琳胖了不少,特别是腰部和小腹,同时,皮肤也变得粗糙起来,脸上布满了痤疮,唇毛越来越浓,远远看去像留了小胡子似的,身上的体毛也明显加重。奇怪的是,就在今年上半年,她的月经整整迟了2个月,可测试发现并没怀孕。这是怎么回事?
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后,医生告诉小琳,在她的卵巢里有许多“泡”,她的月经不调、发胖、脸上长痘,都是这些“泡”惹的祸,她患了多囊卵巢综合征,要及早治疗,否则很难怀孕。“多囊卵巢综合征,这是一种什么病?怎么得的?”小琳很不解。
2 多起病于青春期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内分泌及代谢异常所致的疾病,该病在生育期女性中的发病率约为5%~10%。很多人知道多囊卵巢综合征会导致育龄期女性排卵障碍而不孕,却忽视了多囊卵巢综合征多起病于青春期。”自治区人民医院妇科主任医师李熳表示。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病原因至今都没有明确,但在医学上达成了一定的共识:一般认为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失常、肾上腺功能紊乱、遗传、代谢等因素有关;营养、生活方式等不良生活习惯与该病密切相关,如高糖高脂饮食,会改变身体内分泌环境,导致体内激素变化,加重排卵障碍与高雄激素血症;药物因素,如抗癫痫的药物等,也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高危因素。
3 多毛、肥胖、月经稀发是常见症状
青春期女性多囊卵巢综合征主要是高雄激素、代谢异常,相关表现:上唇、下颌、胸、背、小腹正中部等部位多毛,同时可伴痤疮、面部皮脂分泌过多等症状;大部分患者短时间内,体重莫名其妙地迅速增长,常呈腹部肥胖型;黑棘皮征,主要集中在颈背部、腋窝、腹股沟等皮肤皱褶处,出现皮肤增厚、灰棕色色素沉着等表现。除上述症状外,患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女性往往还会存在月经失调、月经稀发等。大多数患者的月经周期会越来越长,月经量逐渐减少,严重者可能提早闭经;有些患者的月经就像“关不紧的水龙头”,老是淋漓不净,持续时间长;还有些人月经间隔时间短,10~20天又来月经,也可表现为不规则子宫出血。多囊卵巢综合征有排卵障碍,所以怀孕的几率较正常女性要低,一旦怀孕,又容易自然流产或胎停。
4 如何诊断?
李熳医生建议在女孩成长过程中,家长应注意关注一些异常征兆,比如长期的月经不调,长期严重的青春痘,身体的中线部位多毛,如胡须、胸部等。
月经稀发或闭经或不规则子宫出血是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必需条件。另外再符合下列2项中的1项:高雄激素临床表现或高雄激素血症;超声下卵巢呈多囊改变,同时还必须排除其他可能引起高雄激素的疾病和引起排卵异常的疾病才能确定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
5 有了“多囊”怎么办?
目前,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上多以对症治疗为主,且需长期的健康管理。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症状千差万别,不同年龄的患者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同。比如青春期女孩主要解决月经不规律及高雄激素血症引起的痤疮及多毛等问题,而大部分育龄期女性则主要因为不孕来医院就诊。”李熳表示,因此,应根据患者的治疗需求、代谢指标改变等检查结果,采取个体化对症治疗措施。“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口服药物治疗。低糖低脂饮食以及控制体重是治疗的关键步骤,尤其是对合并超重或肥胖的患者。药物治疗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症状,在医生的指导下,分别应用药物调整月经周期、降低血雄激素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等,不孕的患者需要促排卵治疗。”
6 不治疗还可能增加癌症风险
很多人都觉得,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为了要孩子,生育后就不用再治了。但其实,此病还严重影响代谢。李熳医生提醒患者要重视疾病,尽早就医,因为除月经不调等症状外,有一部分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者有糖脂代谢的异常,表现为高胰岛素血症、糖尿病等。除了一些内科并发症,一些女性癌症也有发生的可能,例如乳腺癌、子宫内膜癌,这些都和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内分泌激素失调有关。“这是因为,由于稀发排卵,患者子宫内膜长期受单一雌激素的刺激,是子宫内膜增生的高危人群,其罹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也比普通人群高。”
小贴士
除了多囊卵巢综合征,也有不少人听说过卵巢囊肿,是一回事吗?
其实,卵巢囊肿和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卵巢的改变是不一样的。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者卵巢表现为多囊样的改变,在B超下或腹腔镜下能够看到的典型表现是一侧或双侧卵巢各可见10个以上的小卵泡,排列成车轮状;而卵巢囊肿分为生理性的和病理性的,生理性的卵巢囊肿如黄体囊肿,会随着月经周期消失,病理性的卵巢囊肿就包括了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患者需要专科医生就诊以明确诊断。
记者 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