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

宁夏葡萄酒有了“身份证”

版次:13 作者:刘旭卓

贺兰山下果园成。8月19日拍摄的贺兰山下的葡萄园。

2003年,宁夏贺兰山东麓地区出产的葡萄酒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8年改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批准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如今说起此项殊荣,以及其中往事,当年参与申报工作的王奉玉感慨万千,今年已80岁高龄的他笑着说,这是我国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以来,全国继昌黎葡萄酒、烟台葡萄酒之后第三个获此殊荣的地区。

一件造福宁夏的事

根据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原产地域产品是指利用产自特定地域的原材料,按照传统工艺在特定地域内所生产的,质量、特色或者声誉在本质上取决于其原产地域地理特征并依照规定经审核批准以原产地域进行命名的产品。

“为什么要申报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呢?申报成功了,就相当于一个产品有了‘身份证’,也是品牌进入国内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当时在宁夏科技厅兴农办公室任主任的王奉玉第一次知道产品也有“身份证”,是从当时的留法葡萄酒博士李华口中听到的。“其实在2001年的时候,宁夏搞过一次申报,但因为资料准备得不充分,最终没有成功。”2002年开始,宁夏准备再次申报。但在当年,宁夏的葡萄酒产业并不像现在这样一帆风顺,加上那年还发生了一次大面积的冻灾,所以大家的积极性受到了一定的打击。王奉玉说,申报之路的开端是很艰难的,但李华博士,以及当时中国葡萄酒界权威人士费开伟、罗国光、贺普超等人关于“中国葡萄酒的希望在西部”的论断,还是让许许多多葡萄酒人坚定了信心。他坚信这些专家的论断,因此下定决心,无论多艰难,一定要申报成功。“当时说申报原产地保护,或者说葡萄酒从宁夏走向世界等等这样的话,其实都相当于一个梦,谁也不知道宁夏葡萄酒的未来,但我们都相信科学,相信这是一件能够造福宁夏、造福子孙的事。”

世界葡萄种植的“黄金地带”

“我当时是宁夏科技厅兴农办公室的主任,也是宁夏葡萄产业协会的秘书长,于是就开始组织申报工作,说干就干,我们查找资料、组织专家评审。”王奉玉说,他按照李华博士的建议,首先梳理宁夏葡萄酒的历史沿革。

王奉玉陪同专家学者专门去了甘肃的武威等地,最终梳理出宁夏葡萄酒的历史沿革,搜寻到许多古代诗人描写贺兰山东麓的诗句,比如诗人贯休的“赤落蒲桃叶,香微甘草花”、元朝诗人马祖常的“葡萄怜美酒,苜蓿趁田居”等等。

申报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原产地域的地理特征是最为关键的一块内容,直接决定了申报项目是否成功。而王奉玉最自信的,就是宁夏贺兰山东麓的风土。“我在宁夏搞了一辈子的农业工作,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接触葡萄,对贺兰山东麓适不适合种葡萄特别自信。”王奉玉又寻找专家学者,开始考察贺兰山东麓的自然条件,并最终完成完整的调查报告。

他说,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原产地域范围为贺兰山东麓冲洪积倾斜平原与黄河冲积平原交会地带,北以大武口为界,南以渠口堡火车站为界,东以跃进渠、唐徕渠、新开渠、第二农场渠东侧2公里为界,西以贺兰山东麓洪积扇 1200 米等高线为界,总面积13.3万公顷。这一地区处于北纬38°,是世界葡萄种植的“黄金地带”,具有高积温、强光照、少降雨、大温差、可控水、无污染的特点,果实成熟缓慢,色素发育良好,品种优良,香味浓郁,品质上乘,加上酿造工艺,构成了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晶莹悦目的颜色,馥郁幽雅的香味,醇厚柔谐的滋味”的独特风格。

葡萄酒产业追梦人

时至今日,说起20年前宁夏葡萄酒产业的点点滴滴,王奉玉很是感慨。他形容当年对未来的展望和期许,其实就像做梦一样,那个时候谈葡萄酒是宁夏的紫色名片,谈宁夏葡萄酒走向世界,就像做一个甜美的梦。但正是有那些信心坚定的开拓者不断努力奋斗,这个梦,才做得如此精彩。

“2002年冬季,贺兰山东麓的葡萄园经历了最严重的冻灾,一半的葡萄园都受损,葡萄苗全部被冻死了,这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大家种葡萄,酿葡萄酒的积极性。”王奉玉说,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坚持住,越要坚定信念,他们一边组织专家改良葡萄栽种方式,一边继续申报工作。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获得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与自治区各个相关部门的努力是分不开的。”王奉玉回想起当年情形,表达了自己发自内心的感谢,他说,比如宁夏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申报委员会积极组织筹划,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和审议申报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自治区政府办公厅、财政厅给予了特别的重视和支持;宁夏葡萄产业协会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自治区技术监督局高度重视,多次到国家总局进行汇报、取经、沟通,局领导还亲自参加专家审查会,确保申报工作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批准;西夏王葡萄酒业公司、广夏葡萄酒业公司也积极配合支持,及时提供原始数据和资料,保证了数据、资料来源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其实这是宁夏人共同的一个梦,我当时很庆幸有那么多的专家支持,那么多的部门和领导关心支持,才让这个梦想最终圆满。”王奉玉说,他打心底里,感谢那些宁夏葡萄酒产业的追梦人。

记者 刘旭卓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