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疾病隐藏深要注意提防
版次:14 作者:刘威
有人说,有病时身体会出现症状的,为什么自己没有早点发现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是很多人求医时的想法。但有的时候,有些疾病并不是表面看起来这么简单,有的疾病隐藏比较深,前期要么没有症状,要么就是伪装成其他病,容易被忽视。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几种隐藏比较深的疾病。
长期偏头痛也可能心脏有疾
近年来,30岁的张先生一直被偏头疼的毛病折磨,最近又出现脑中风症状:走路时,左侧胳膊和腿没有力气,几乎无法站直,家人把他送到医院,头部CT检查发现脑内有几处脑梗塞病灶。张先生和家人都想不通,年纪轻轻的,又没有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怎么会中风了?为了查明血栓来源,医生建议他做TCD发泡试验等检查,发现张先生“脑中风”的病根是因为心脏里的一个小“洞”,即先天性卵圆孔未闭。
那么,什么是卵圆孔未闭?宁夏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医师李有金解释说,卵圆孔是人在胎儿阶段的供氧通道,一般在3岁以内,75%的人卵圆孔可以闭合,若3岁之后仍未闭合称为卵圆孔未闭。事实上,约有25%的成年人有卵圆孔未闭的情况,是目前成人中最为常见的先天性心脏异常。“卵圆孔未闭患者的特征是‘洞在心,病在脑’,在卵圆孔未闭的成年人中,7%~8%的患者会有偏头痛、缺氧、晕厥、气短等症状,需要通过医生干预治疗。近年来越来越深入的研究表明,卵圆孔未闭与不明原因脑卒中、偏头痛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卵圆孔未闭一般情况下难以听到杂音,心电图等检查也都正常,所以不易被发现。但李主任提醒,如果你是个年轻人,经常不明原因的偏头痛、头晕、缺氧、记忆力差,就应该注意了。如果排查颈部血管、脑部等都没问题,就应该再排查是否存在卵圆孔未闭的情况。
走路多了腿疼
不一定是腿的毛病
一些老年人走路时间一长就会觉得腿疼,但往往认为这是正常的,“人老了,腿脚不利索了!”但并不是所有的腿疼都是由衰老引起,相当一部分“走路多了腿就疼”的原因是患上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典型症状就是“间歇跛行”。
宁医大总院心脑血管病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医师胡志鹏提醒说,临床上有不少老年人,最初发现腿总怕凉,走走路还腿疼,得缓上一会再接着走,晚上睡觉还总是腿抽筋。其实,造成中老年人“腿脚不利索”的,有一种十分常见的原因,就是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症。“老人血管动脉硬化后,腿部供血减少,血流不畅,代谢产物不能被血液带走。当代谢物积累到一定浓度时,会刺激肌肉收缩,从而引起疼痛抽筋。这些老人在白天活动时,还会发生‘间歇性跛行’症状。随着动脉硬化及血管堵塞加重,发作次数明显增多,发作时间也逐渐延长。”
胡主任建议,如果中老年人是因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引发的腿抽、腿疼、腿凉,应及时就诊治疗。
高血压没症状更可怕
今年34岁的许明(化名),在5年前就被查出患有高血压,但因为没有症状,想着自己年轻力壮的,也就没管也没吃药。就在两个月前,许明开始出现心慌、气短,到医院一查,心脏比正常人的大了将近一倍,医生说他已经出现了心力衰竭。许明很诧异,自己一直好好的,为什么突然心力衰竭了呢?医生告诉许明,他并不是“一直好好的”,他患了高血压虽然没有症状,但危害却一直存在。
“年轻人的心脑血管系统、心脏的代偿功能,比起中老年人,还是比较强大的,有时即便是血压升高了,可能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不舒服症状。”宁医大总院心脑血管病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刘志军解释。“年轻人体检发现血压高了,不能想着年轻身体好,也没啥不舒服的症状,就置之不管。如果发现高血压还不重视,任由高血压损伤器官,等发生了心梗、脑梗、脑出血的时候,就悔之晚矣。”
临床上,还有些年轻人不重视体检,平时也没有任何不适症状,直到发生了心梗、脑梗等脏器损害后才知道自己早就发生了高血压。对此,刘主任建议年轻人也要关注自己的血压,最简单的方法是体检,或者家庭自备血压计定期测量。
常犯“老年病”或是甲状腺的问题
刘阿姨退休后,每天晚上都会在小区和老姐妹们一起跳广场舞。但是最近一段时间,刘阿姨的女儿发现母亲明显没有了以前的活力, 还出现了嗜睡的情况,经常大白天看着电视就睡着了,记忆力也大幅下降。“老妈不会是得了老年痴呆?”在女儿的陪伴下,刘阿姨去医院做了个较为全面的体检,最终发现竟是患上甲减,这是导致她嗜睡的“祸首”。
“值得警惕的是,有些老年甲减的表现其实并不典型,易被误以为是老年人的退行性病变、大脑功能减退等。比如一些老年甲减患者出现体力减退、反应迟钝、怕冷、嗜睡等症状时,家人常以为是得了老年痴呆,甚至以为是年龄大了的正常现象,容易延误治疗。”银川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董朝侠表示,曾接诊过一位甲减导致昏迷的老年患者,在昏迷发生前的主要表现就是疲乏嗜睡,一天睡眠时间可达20小时以上。“出现甲减,如果不及时诊治,严重者可出现黏液性水肿昏迷,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记者 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