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听到的民间故事
版次:12 作者:张云仙
盐池有着丰富的民间故事文化,图为八步战台附近的古长城。记者 李振文 摄
讲述者:张云仙
小时候,父母亲给我们兄弟姐妹讲故事,起头从来都不是正儿八经地说:“来,我给你们讲故事。”多半都是从父母之间互相开玩笑、互相调侃,或者是从哄逗我们几个小孩时已经开始。比如,母亲在哄逗我们洗脸时,就会一边哄着洗,一边讲故事:“张三不洗脸,李四不洗锅,张三半夜偷了李四的锅……”这样,我们脸洗干净了,也记住了故事,学会了不能学“张三” “李四”那个样子,做人要勤快,要讲究卫生。
晚上睡觉前,父母亲又你一句、我一句地讲起财主家儿子认字的故事,惹得我们兄妹们笑作一团,我们因此了解了没有文化的人的懵懂和愚昧。
母亲的嘴里,常常念起“辈辈鸡儿辈辈鸣,辈辈鸡儿叫小鸣”,让我们懂得了上行下效的人生道理。
2017年,父亲和我们姐弟一道回盐池老家,父亲带我们去看盐池县城外的“八步战台”遗址,我们又重温了小时候听到的关于“八步战台”的故事。
盐池老家有一个村名叫“摆宴井”村,父亲曾给我们讲过康熙皇帝访宁夏的故事。康熙皇帝路过花马池(今盐池县),在距县城南约百里的一个小村庄,乡亲们热情款待了康熙帝,皇帝龙颜大悦,老百姓们也高兴,从此把这个村庄起名为“摆宴井”村,还把康照帝去过的一座山起名为“王到山”,把康照帝夜里投宿过的另一个小村庄叫作“黑夜访”。至今我也不知道这些故事是真的还是一些传说,但这些地名是真有的。
父母亲讲起不仁义之人时,常常说到“短韩信”的故事。我就记住了历史上这位有才无德的名人韩信做了“九里山上活埋母”“琉璃井边去拉屎”“问路杀了陈樵夫”“受了高皇三大拜”“立逼霸王乌江丧”这五桩不仁不义、不忠不孝的事情。拿现如今人们的话说,有才干的人应当“德艺双馨”才是对社会有用的人。父母亲讲起朋友不讲情义的事情时,顺口便道出“无良心的朋友不可交,哪有猴心挂树梢”,我们兄妹追问,他们才又你一句、我一句地把故事完整地讲给我们听。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宁夏盐池县农村物质极其匮乏。母亲过日子很节省,晚上总是等天黑透了才点起煤油灯。每天吃晚饭时都感觉眼睛麻麻的,嚷嚷着要母亲点灯,母亲总是笑着说:“嘴和手是熟路,饭吃不到鼻子里。”于是,母亲就又讲起了“熟路”的故事……吃完饭,父亲常常摸着我们几个小孩的头说道:“吃饱了,喝好了,和有钱人家的娃儿一样了。”我们对生活的知足、对生命的热爱之情就是这样润物无声地滋养起来。
母亲已仙逝3年有余,父亲也已是垂暮老人,但他们讲给我的民间故事给予我启迪,渗透了我的血液。我现在做人做事的风格,源于家庭教育的影响,也是那些忘不了的民间故事奠定了我的人生观的基石,这些民间故事酿制的精神食粮使我的人生享用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