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烟火气的菌子故事

版次:14 作者:李尚

夏秋两季是吃菌子的时节,每年这个时候,都会有一些吃菌子的话题冲上热搜,并贡献出一堆中毒产生幻觉见小人的梗。菌子真有这么大的诱惑力吗?这个问题,在今年出版的《菌中毒》一书中,或许可以找到答案。这本书介绍了21种生长在云南的食用野生菌,包括它们独特的生长特点、安全美味的烹饪方法等。而透过这些菌子,我们也能看到人们市井生活、柴米油盐间的情感。

1 关于菌子的“冷知识”

全世界牛肝菌目约有1300种,而在云南就有226种以上。兰茂牛肝菌洗干净后切片的时候,只要被手触摸到,切好的菌片就会马上从黄色变成蓝青色,所以民间就很形象地称之为“见手青”;以前人们为了在一整年里都能品尝到干巴菌,会将干巴菌过油以后,用油浸泡起来存放,或者把它做成苤蓝鲊;火把鸡枞以师宗地区出产的为最佳,村民们把采到的鸡枞用南瓜叶包成一小捆一小捆的来卖;普洱人形象地称大红菌为鸡肉菌,就是认为大红菌与鸡肉一块烹调是最理想的美味佳肴,这也是最家常的食用方法之一……一本书中,有一大堆关于菌子的“冷知识”,稀奇古怪,却让人看得欲罢不能。

《菌中毒》的作者聂荣庆是昆明当代美术馆馆长、云南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他堪称“蘑菇观察家”,举办过“蘑菇之语:万物互联的网络”展览。在这本书中,他将云南人世世代代传承的吃菌智慧写下来,展现了云南独特的风土。

除了文字值得品读,书中还有“中国植物科学画第一人”曾孝濂与博物画家杨建昆绘制的近60幅的真菌博物画,构成一部生动的地方志。细腻的笔触不仅还原了各种菌子的独特之处,更让人感受到自然之美。

2 人情味、烟火气的生活图景

你要写菌子,就不能只写菌子,要写云南人听说有人菌中毒后既恐惧又兴奋的矛盾心理;要写童年时听大人讲过谁家菌中毒的故事;要写炒菌子的香味,要写旧时卖菌的农人……在《菌中毒》一书中,以菌子为媒介,串联起自然、饮食、历史、轶事,展示了具有人情味、烟火气的云南生活图景,点滴细节唤醒记忆深处的故乡、亲情、友情、人情,满足对自然美好生活的想象,勾起对彩云之南的向往。

作者说,云南人不管走到世界任何地方,只要在这个季节,都会说“太想吃菌了”。云南人在吃菌生活中建立起了世界观,著名诗人于坚为本书作序时写道:“吃毒蘑菇,可谓云南人的一种超越性的世界观。这种‘口福’是一场大地支持的身体冒险,是不确定的精神事件。”云南人为了美味,甘愿冒险,也许这就是云南人的生活追求,正如本书序的题目“蘑菇有毒,但不美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记者 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