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条儿飞
版次:15 作者:李念
偶然瞥见路边长了一簇竹子,苍翠遒劲,记忆中母亲用竹子削藤条的画面像潮水般涌来。母亲总能用藤条做出各种新奇的物件,把平凡的日子点缀得有声有色。
小时候家庭条件虽然不好,但是母亲的巧手总能给家里添置些精致的小物什。有一天,母亲在后院竹林里挑了几根笔直粗壮的竹子,说是要做个收纳筐。她麻利地用小柴刀贴着竹子上下挥动,剔掉枝叶,接着打磨竹节,突然“咚”的一声,母亲挥起刀把竹子劈成了两半,再将粗粗的竹杆都削成了纤细的藤条儿。藤条儿在母亲手中飞舞、交织,慢慢变成了平整结实的收纳筐。剩下的边角料也不能丢掉,母亲筛选出粗细差不多的条子,两头截断,用一根麻线捆住,打几转花结,嗬!又变成了一把用来刷锅的刷子。看着崭新的收纳筐和刷子,我赞叹不已。母亲得意地说:“多花点心思,竹子能做的东西多着呢。”那时候小小的我,觉得母亲手里有一个我看不见的大世界。
有段时间,父亲迷上了钓鱼,苦于无合适的鱼篓。这天母亲寻来适合做鱼篓的藤条,编成一个花瓶形状的鱼篓,细细的腰身底部是大大的肚子。她又用钩子钩出一圈圈的白色花边做装饰,那个鱼篓成了全村最结实也最好看的鱼篓,让爸爸在村里很是赚足了面子。此后,父亲钓鱼钓得更勤了,甚至爱上了烩鱼烹饪,我们家的餐桌上也开始常有鱼汤佳肴。
母亲做手工活很愿意动心思,时间久了做得越来越好。这天母亲发现我女儿喜爱的包破了,修补不好,便买回来一堆颜色各异的藤条,用藤条做了一个包。包身用鲜艳明亮的藤条整齐排列,有精美的纹路,底部点缀几朵白色的小云朵,收口用的是淡黄色的皮质绳,内侧还做了一个包盖,拉出来盖住包口后,刚好漏出皮绳打着花结的尾巴,两头一拉摇身一变成了当下最流行的香囊包。仔细一数,赤橙黄绿青蓝紫,竟然是彩虹的颜色。母亲笑盈盈地说:“丫头喜欢彩虹,跟你小时候一样。”女儿背着新书包逢人便炫耀:“这是我外婆做的嘞!我也要像我外婆一样可以把东西都变得美美的”。
藤条里的巧思,伴随我们一年又一年。母亲不断创造的,或许不是一筐一包,而是我们对生活热气腾腾的盼望。
□李念 (贵州凯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