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一片戈壁滩上

贺兰神酒庄10万亩种植基地开建

版次:14 作者:吴璇

在银川市永宁县,201省道西侧,坐落着面积达10万亩的贺兰神酒庄有机葡萄生态产业园,这处建设于2008年前后的种植基地,像一个缩影,诉说着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的发展故事。

不毛之地迎来大企业家

闽宁镇,早年间是公认的“人嫌狗不爱,鸟都不拉屎”的不毛之地,直到远道而来的第一代移民在这里辛勤耕耘,才渐渐开始萌生了新的希望。

2007年前后,随着宁夏现代葡萄酒产业步入正轨,并逐渐引来外界关注,国内外一些知名葡萄酒企业和生产商开始陆续来到宁夏;而此时“闽宁对口协作”项目也正在红红火火地开展,借此春风,来自国内乃至世界各地的许多闽商也来到宁夏,希望能在这片土地上寻到商机,他们当中,就有来自泰国德盛集团的企业家陈德启。

陈德启出生在福建泉州的一个农村家庭,很小就进入社会自食其力。上世纪70年代,他远赴泰国“闯南洋”,一路奋斗成了大企业家。此次赴宁之旅,陈德启也提前做过各种设想,比如考虑发展房地产等等。可当他真正踏上目的地时,一切的设想、期待、憧憬都在瞬间被击碎。

绵延不绝、一望无际的黄土戈壁上,低头只见干燥碎裂的黄土、抬头只见漫山飞舞的黄沙,几株长在黄沙上的植物点缀期间,但这不仅没能带来生机与绿意,反倒像是给贫瘠和荒凉来了个特写。

15分钟做出一个大胆决定

面对这样的现状,开发房地产显然是不可能了。陈德启不愿就这样放弃。他俯下身来,抓起戈壁滩上的沙土,细细观察了起来……

在后来的回忆中他说,自己考虑了15分钟,下了一个决定——花2亿元购买下这10万亩戈壁滩的使用权,他要在这里种植有机葡萄。

意料之内,他的决定并没有得到支持,身边的亲友都觉得这个“人傻钱多”的企业家肯定是“飘”了。然而,那些不理解他的人不知道的是,看似短短的15分钟,陈德启思考了很多。

陈德启告诉记者,当时,他也是一名红酒爱好者,经常会去法国、意大利等国,去过了许多酒庄,对葡萄酒的知识也略知一二。当时虽然看到的只是荒凉和贫瘠,但他知道这里与著名的酿酒葡萄产地,法国波多尔处于同一纬度——北纬38.5度,是酿酒葡萄生长的黄金地带,光照充足、雨量较少、昼夜温差大,土壤里富含矿物质,是典型的淡灰钙土……所有因素加起来,几乎就是为种酿酒葡萄量身定做的。

下定决心后,陈德启很快就和永宁县签了合同,把这件事敲定了下来,而他没有告诉别人的是,即使不是为了挣钱,他也想为这里的居民做些什么,带着他们一起脱贫致富。

与天斗 与地斗 基地建设拉开序幕

忽略了种种质疑的声音,陈德启决定在这里干出一番事业,2008年,贺兰神(宁夏)国际葡萄酒庄有限公司10万亩葡萄种植基地的建设正式拉开序幕。

然而,抛开干事业的雄心壮志,不谈帮助当地居民脱贫致富的愿景,陈德启发现,当初朋友们的反对和质疑也并非没有来由,这里得天独厚的土质、温差和气候条件,对于葡萄种植来说的确完美,可却苦了这些“垦荒人”。

“刚开始,要多难有多难,路没有,电没有,什么都没有。”如今,陈德启回味起当初的艰难,还是一脸凝重。

陈德启告诉记者,戈壁滩对于每个开垦者来说,都是一视同仁地不友好——漫天的黄沙,风一吹就扑面而来,一不小心灌人一嘴;吃饭时,菜里饭里混着沙砾,嚼起来咯吱咯吱的,滋味实在不好受。不仅吃得不好,住得更是糟糕。这里方圆几十里都见不到一户人家,想要扎帐篷住下来,一阵风就能把帐篷连带里面的东西一起吹走。

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陈德启和团队一起,住进了彩钢房,吃起了方便面,开始种葡萄。他说,那些戈壁滩看似平平整整,其实里面全是大大小小的沟壑和碗大的石头,都是雇来当地移民群众靠人力一块一块搬走的。

辛勤耕耘 第一瓶葡萄酒终于问世

“在当时的自然条件下,要想阻挡风沙、保护水土,给葡萄种植创造有利条件,就必须先造林!”陈德启说。

整治风沙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多种树。为此,2009年,陈德启花1亿元买了500万株白杨树,又花2亿元修了水渠。这边植树造林如火如荼地进行,另一边陈德启也没有闲着,2008年到2009年这两年,他先后去了意大利、法国,引进更加抗盐碱、抗寒的优等嫁接苗,并学习了嫁接技术。“回来后,就先种植了一两千亩的酿酒葡萄。”他说。

当时在种植过程中,陈德启发现传统“扇形架”种植有着很多弊端,就采用了“倒L型”种植方法,让葡萄倾斜生长,挂果的枝条横着走,这样就把葡萄苗冬季埋根的问题解决了,葡萄不易生病,发芽、开花的时间也能统一,保证了成熟度的一致。“这套种植方法现在还在使用中,还经常有其他酒庄的人来我们这里取经。”陈德启说。

辛勤的耕耘在2012年有了收获。这一年,第一批数千亩的有机葡萄园初见规模,这里的葡萄成活率高达90%,不仅皮厚,而且糖分充足、单宁饱满,陈德启他们也终于酿出了盼望已久的第一瓶葡萄酒。

如今,贺兰神酒庄里已经种植了4万亩酿酒葡萄,整好的地也已经有8万亩,整个基地已经从戈壁滩变成了一片绿洲,还形成了种、酿、销的产业链。“现在,我们种植有机葡萄,酿造的葡萄酒也以有机著称。”陈德启说。

记者 吴璇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