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余载,记录时代故事
张学东携《西北往事三部曲》亮相读者见面会
版次:16 作者:王敏
张学东读者见面会现场。
9月17日,张学东《西北往事三部曲》银川读者见面会在黄河书苑如约举行,在与特邀而来的几位友人的交流中,读者不仅感受到张学东在创作上的不断尝试和进步,更被他的真诚所打动。
张学东聊“西北往事”
见面会开始后,张学东首先对支持活动的几位朋友表示了感谢。这天到场与他共同交流探讨的嘉宾有自治区作协秘书长、副主席闫宏伟,宁夏社科院副研究员许峰,北岳文艺出版社社长郭文礼,北岳文艺出版社刘文飞工作室责编刘文飞,以及北方民族大学副教授周清叶,能和朋友们一起聊聊《西北往事三部曲》,张学东说自己也期待许久。
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张学东说起自己身处那个年代的经历时,既有着局内人的深切感受,又带着局外人对一个时代发展与变迁的冷静观察。张学东说,自己作为一个执着的写作者,一个跟那个时代靠得最近的一代人,冥冥之中有力量推动着他开始创作,激发他对那段历史进行深入思考。“这‘三部曲’创作的顺序其实是倒过来的,最后整理后成为现在的三卷。”张学东说,其中第二卷内容,就是2008年出版的小说《妙音鸟》,也是让很多读者印象最深的一卷。
创作历时二十余载
张学东作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被誉为宁夏文坛“新三棵树”之一,目前已公开发表长、中、短篇小说300万字,先后入选宁夏“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奖”、塞上文化名家、宁夏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西北往事三部曲》是其历时二十余载分阶段完成的系列长篇叙事。全书共分为三卷本,既各自独立成章,又在主题主旨和思想情感表达上形成了完整的叙述体系。作品时间跨度自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直至80年代末,故事涉及了过往岁月的历史尘烟、凋敝匮乏的西北土地、人情冷暖的日常生活,以及孩童少年们的艰难成长。
“西北”成为整部小说的关键词,如烟“往事”覆盖了长达30年间的西北乡镇和县城。张学东介绍说,《卷一》以西北小镇困难时期为背景,深情讲述谢家兄妹随父母扎根陌生土地的艰辛过程;《卷二》聚焦特殊岁月下的乡村文化传承,故事以不屈不挠的乡村小学女教师秀明为主线,以最终潜心向佛的离家少年为辅线,刻画了各自不同的心路历程;《卷三》则聚焦长期缺失父爱和亲情的县城寻常家庭,因劳教多年的父亲重归故里,一家人的悲欢离合重新上演。
“作品始终有着对温暖、正义、真情的坚定信仰,你可以从文字中看到作者细腻的情感,以及对历史与现实的缝隙、人性复杂状态的展现,那里有生存的苦难和艰辛,有时代的喧嚣和孤独,有冷漠的伤害与坚韧,有矛盾的冲突与困惑,亦有人性的光亮和温暖。”活动现场,郭文礼等人对作品从文学创作、编辑思路,以及文学特点等角度进行交流。
继续向文学致敬
“我是在夫人的影响下,开始进行文学创作的,如果没有她,不会有现在的我;这些年我写的文字,如果没有编辑和出版届朋友的支持,没有他们用心的策划,可能很多都会变成‘抽屉’文学,正是因为他们,才有了像《西北往事三部曲》等作品的出版,才让我和读者有了更深的连结。”张学东感慨地说,“在文学这条路上,我是幸运的,文学待我不薄,我将继续致敬文学。”
说这段话时,已是见面会的尾声,张学东不自觉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他有些感动,这是他回顾自己文学创作20多年来的肺腑之言,因为珍惜,所以感恩,而这一幕也让参加活动的读者们十分动容。“我是张老师的忠实粉丝,他的每一部作品我都看过,这次能听他分享创作《西北往事三部曲》背后的故事,也让我对这部作品的理解更深刻了。而且听到他的朋友们现场分享‘自己眼中的张学东’,听他们讲平时共同探讨文学创作的点点滴滴,感觉作者和作品更加立体了。”读者马欣说。
和马欣一样被感动的,还有读者王志刚,“西北往事,这四个字吸引了我。”王志刚说自己之前不知道有这场见面会,是买书时偶遇。“我很小就随父母离开老家在宁夏生活,听到作者介绍了三卷书的主要内容,我感觉自己一下子就被带回到过去的回忆里。那是一个需要被记住的时代,只有记住了,我们才能创造更好的未来。”
记者 王敏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