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 缤纷五彩绘农田——
喜看“丰”景溢芳香沃野生金笑开颜
版次:6 作者:梁小雨
宁夏沁园春农牧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马红国。
宁夏洋禾农丰农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的西红柿喜获丰收。
贺兰县立岗镇种养殖基地。
暑去秋来收获忙,遍地金黄谷满仓。收柿子、摘蜜瓜、割菜心、捞鱼……走进银川田间地头和温棚池塘,农户们忙碌着,到处都是各类瓜菜鱼虾丰产丰收、价高畅销的喜人景象,收获的喜悦从田间蔓延至农民的心间。
记者从银川市农业农村局获悉,今年9月10日至10月10日期间,我市将以“庆丰收·促和美”为主题,开展一系列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庆祝活动。其中,银川市主会场活动将于9月23日丰收节当天在位于贺兰县的宁夏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举办,活动以“迎丰收”“庆丰收”“品丰收”“享丰收”“绘丰收”为主要内容,吸引广大消费群体走进美丽乡村,观赏乡村美景,品尝乡村美食,领略农耕文化,体验丰收喜悦,促进乡村振兴。而分会场及系列活动则在9月10日至10月10日陆续开展。
田间喜摘丰收果
西红柿是银川温棚和露地常规种植的蔬菜品种,夏秋季正是西红柿上新的佳期。9月21日上午,在兴庆区掌政镇镇河村宁夏洋禾农丰农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分拣基地里,工人们正快速有序地将当天新鲜采摘的西红柿分拣装箱,基地外,时不时有周边农户拉运西红柿前来售卖。
该合作社负责人余乐介绍,从8月20日左右起,合作社面向周边农户大量收购西红柿,截至目前已收购约30万公斤,辐射带动周边二三百户农民增收。“近两天,每公斤收购价在2.2元至2.8元,从统计数据来看,平均亩产在1万公斤。”余乐说。
高产量、好品质的西红柿,来源于标准化种植。余乐介绍,今年政府对当地种西红柿的农户进行了补贴,合作社从苗种、底肥、土壤消毒、统防统治等生产全过程对农户进行了技术指导和服务,不仅降低了农户种植成本,还提升了农产品品质。“就以西红柿苗种为例,一棵苗子1.3元,农户自己出0.5元,合作社补贴0.8元,单这一项就能为农户省不少钱。”余乐详细解释道。
“合作社为我们做技术指导服务,收购我们的西红柿,可以说是种植、销售都不愁。”在镇河村种了十余年西红柿的村民李丽萍,长期和宁夏洋禾农丰农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今年丰收在望,她每天都笑意盈盈。李丽萍介绍说,她家的3栋西红柿温棚从8月10日左右开始采收,截至目前已卖出五六千公斤,预计采收将持续至10月下旬。
据了解,今年我市按照效益优先、集中连片、发挥优势原则和调优调强、发展高效的思路,以标准化基地建设为突破,科学合理调整优化产业布局,紧盯国内高端市场需求,引导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向优势区域聚集,持续推进瓜菜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全市“菜篮子”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也得到了有效保障。
露天池塘忙捕捞
9月21日一早,在贺兰县立岗镇银星村,宁夏沁园春农牧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马红国和哥哥马红忠早早组织工人在蟹塘里捕捞螃蟹,待一个个蟹笼被陆续拉上岸边,张牙舞爪的螃蟹随即映入眼帘。
今年是马红国兄弟俩第一年尝试养殖螃蟹,如今正是一年辛苦换来丰收的时节。站在田埂边,马红国看着塑料筐里四处爬行的螃蟹,脸上笑意连连:“今年共放了2500公斤的蟹苗,从9月15日开始出货,日均出货量在500公斤左右,每公斤价格从100元至180元不等,市场反馈也挺不错。”
“我们申请了‘宁蟹香’商标,今年第一年量小,主要还是在银川及周边销售,未来我们还规划了二期项目,持续做大做强虾蟹及新品种鱼等养殖产业。”马红国介绍,每天新鲜捕捞的螃蟹将被送往蟹塘附近占地1500平方米的分拣车间,车间设置有暂养池和分拣设备,工人们将在这里对螃蟹进行称重、分拣和装箱。
曾经荒芜的盐碱地,如今变身虾蟹聚宝盆。据了解,近年来我市在养殖鲤鱼、草鱼、鲢鱼等大宗水产品种的基础上,持续推广引进螃蟹、叉尾鮰、南美白对虾、鲈鱼等名优品种,加快推进全市渔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市涉及水产养殖企业合作社43家,养殖户484户,渔业从业人员5600人。2023年上半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10万亩,水产品产量1.65万吨,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7.1%,而大宗水产品均价较上年度上涨1~2元/公斤。
科技为农业现代化插上“翅膀”
9月下旬,蜜瓜到了采摘尾声,在宁夏夏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分拣车间,每天都有上万箱不同规格的蜜瓜在这里进行自动化测糖、称重、分拣、装箱,48小时内发往粤港澳大湾区。
该企业运营总监李乐介绍,企业自有种植基地2050亩,合作基地面积3000余亩,年产400万公斤蜜瓜,推出了“莎妃蜜瓜”“青蛙王子”等多个蜜瓜品牌,年产值约7000万元。多年来,企业通过示范带动,引领周边农户参与蜜瓜种植,目前已形成集种植、管理、采摘、分拣、包装、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这几年通过标准化种植,售价提升了20%以上。”李乐介绍,基地的蜜瓜均种植于标准化连栋拱棚中,围绕集约化育苗、土壤活化、节水节肥、生物防控、测土配方施肥等瓜菜标准生产技术,实现了全产业链标准化生产。好品质也吸引了南方客商纷至沓来,李乐介绍,从7月25日上市以来,基地日均发车1万箱左右,高峰期达到了8万至10万箱。
农业标准化是现代科技成果转化为农业生产力的重要途径,对于保障食品安全,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银川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主任王颖介绍,近年来我市围绕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按照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标准,以及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等优质农产品生产标准和规范,通过强化产品质量控制和特色品质保持,已累计培育了10家全区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银川农特产品的“金字招牌”影响力得到持续增强。
记者 梁小雨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