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游前先看看这份“健康贴士”
版次:10 作者:刘威
“十一”长假即将开启,大家是否已准备进入旅途模式?外出游山玩水固然好,但是在享受旅行的同时,还要小心一些健康风险也在伺机而动。长途旅行时,如果遇上闹肚子、过敏、腿肿等“小插曲”,难免会给旅途蒙上阴影。那么,如何避免旅途中的健康风险并且安全愉悦地游玩?这一份“健康贴士”也许对你有些帮助。
1 美食吃不停,小心胃肠“闹意见”
旅行中常见的消化道问题有腹泻、便秘、腹胀、消化不良等,其中以急性腹泻最为常见。这种在旅行过程中发生的腹泻被称为旅行者腹泻,其发生可能与旅行中生活规律改变、环境气候及饮食结构改变、病毒细菌等引起的肠道感染、过量饮酒、劳累有关。“旅行期间腹泻,症状可能会持续2~4天,主要表现为腹痛、大便急促、发烧、呕吐。出现腹泻需注意休息、减少食用荤食及不易消化的食物,不喝冷水,及时补充水分。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服用蒙脱石散止泻,用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一般2~3天后可逐渐缓解。脱水和病情严重时应及时就医。”自治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于晓兵表示。
旅途中如何保护好我们的胃肠道?于晓兵建议,旅途中饮食要有节制,不要暴饮暴食,不要过多饮酒,不要吃太多生冷油腻的食物。出门前可带上藿香正气水、保济丸等药物,这些药基本可以应付因着凉、消化不良等引起的非感染性腹泻。旅途中,如果出现轻度的消化不良,出现食欲不振、胃胀等情况,可以吃些山楂片和陈皮,有健脾消食功效。
2 腿肿警惕经济舱综合征
去年“十一”假期,65岁的李先生出国看儿子,空中旅程长达10多个小时。在返程的飞机上,李先生左侧的小腿就开始感到发烫发肿,后来胸口也发痛,甚至呼吸困难。下机后紧急送去医院,他被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引发的肺栓塞。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脑血管病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医师胡志鹏提醒,坐飞机尤其是长途飞机,因为缺乏运动,久坐或长期保持一个固定姿势,双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减慢,血液淤滞,容易凝固形成深静脉血栓,又称经济舱综合征。
通常,刚开始会感觉下肢体温升高、肿胀疼痛,一般发生在一侧大腿或小腿。很多人在感觉这种不适时,会起身活动,这是大错特错的。因为一活动,堵塞的血栓可能会随着血液流到肺部血管,引起肺栓塞。肺栓塞可不是小事,若被血栓堵住的是肺主干动脉,则很可能会引起猝死。
胡志鹏建议,长途旅行时,应适当在车厢或机舱里走动一下、做伸腿运动,避免下肢血流瘀滞;也可以站在座位边,踮起脚尖,抬起后脚跟,每次动作持续几秒钟,10次或15次为一组,使腿部肌肉收缩,把血液压向静脉,避免产生血栓。自驾开长途车时最好每隔2小时左右到服务区停车休息片刻、活动筋骨,待腿部充分活动后再赶路。长途旅行中,适时适量饮水,可有效降低血液黏稠度,一定程度上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3 自驾出行注意护好颈椎
“十一”长假,一些人会选择自驾出行,这对驾驶者的颈部健康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长时间的自驾开车,要始终注视一个方向,这容易导致颈部肌肉痉挛,使颈椎间关节处于一个不正常的位置,发生颈椎微错位进而压迫刺激神经,使头、肩部、上肢疼痛发胀,出现颈部肌肉痉挛。”银川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马志伟医生解释。另外,不少人在旅途中,用睡觉来打发时间,而人在睡眠状态下脖子附近的肌肉会松弛,对颈椎的保护作用降低,再经颠簸,极易发生颈椎错位,继而出现不明原因的头痛、头晕或者手麻等症状。
建议在驾驶过程中,颈肩部要充分放松,如果感觉到脖子不舒服,或是有头晕、视觉疲劳和困倦等状况时,就应该及时休息。如果出游归来,经过几天的休息,头痛、头晕没有缓解,且有加重趋势,应立即就诊,明确病因,对症治疗。
4 去异地也要提防过敏
如果你是过敏体质,去异地游玩时,一定要小心患上“异地过敏”。“异地过敏”,就是久住一个地方,突然去往新的住地,因生物性或化学性的致敏因素而引起的过敏。有过敏者大多会在脚上、小腿上起一些小疙瘩或水疱,奇痒无比。有时不注意抓破了,还可能会引起感染。
建议过敏体质的人出行时带上抗过敏药。最好在开始旅途之前,咨询一下专业医生药的剂量。患哮喘病的朋友最好同时选购支气管舒张剂,做到有备无患。
记者 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