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星人董书畅

用镜头表达星空的美

版次:9 作者:冯元春

董书畅在贺兰山下拍摄星空。

《The Golden Ring》

震湖。

《天地共舞》

在2021世界顶级天文摄影赛事——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主办的年度天文摄影师大赛上,中国青年天文摄影师董书畅,凭借2020年在西藏阿里地区拍摄的一幅日环食照片《The Golden Ring》(中文名《金环》)获得了年度天文摄影师总冠军。他是目前中国在这项比赛中唯一获得两次冠军的摄影师,也是该奖迄今为止最年轻的总冠军。

前段时间,这位25岁男孩再次回到故乡宁夏,在中卫继续拍摄他眼中的星空。董书畅觉得,对他来说,喜欢天文摄影是因为,它可以表达出星空的美感,以及星空与人之间的联系。

NO.1

一本书打开星空之旅

今年25岁的董书畅,出生在宁夏,现居广州。回想起打开他星空之旅那扇门的钥匙,董书畅坦言,来自于上小学时,爸爸送给他的一本书——霍金的《时间简史》。

“记得当时翻开那本书时,一下就被浩瀚的宇宙吸引了。”就这样,生性对世界好奇的董书畅,开始购买相机,并慢慢踏上了属于自己的“寻星之旅”。他还记得,自己第一次拍摄,是在2018年的冬季,在银川郊外的一片薰衣草庄园,“我爸开车带我去的,虽然不太熟练,但那是我第一次用镜头拍摄下星空,这感觉太美妙了。”

这之后,董书畅开始跟专业的星空摄影师学习拍摄技术。或许是对星空有着天然的敏锐以及捕捉能力,他在西藏拍摄的照片《珠峰的星轨》,就入围了2019年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主办的年度天文摄影师大赛,“当时我拍摄星空才短短半年的时间,听到这个消息,真的特别激动。”

NO.2

用艺术化的表达定格日环食

董书畅是个内心世界丰富且有趣的人。拿起相机时,他经常会萌生出些新奇的想法,获奖作品《The Golden Ring》就是这样一幅作品。

《The Golden Ring》是董书畅在西藏阿里拍摄的日环食。当时拍摄并非一帆风顺,他在云层消散后,抓住了拍摄时机。在那短短几秒钟,他脑中构思了一下,确定使用二次曝光,“就是一个简单的叠加手法。”

大赛评审委员Steve Marsh表示:摄影师以感性、平静、专业的手法,完美地捕捉到这一自然现象。似乎你的手指一抬,就可以伸向天空,戴上这枚指环。

NO.3

让眼前的星空和人发生联系

这种艺术化的表达,也出现在他的作品《天地共舞》中。这部作品曾获得2019年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年度摄影大赛最佳新人组冠军。

董书畅回忆,这张照片是在石嘴山市平罗县陶乐镇附近的毛乌素沙漠拍摄的。当时,他在沙漠前拍摄星轨,没想到照片拍摄完成后,星轨线条显得冲击力特别强烈,沙漠上还出现了“戏剧化的阴影”。于是,参赛时,他赋予了这张照片以诗意,起名《天地共舞》,英文名叫《天与地,星与沙》。他兴奋地说:“我当时想表达的是,天上的星星比地球上的沙子还要多。”

经过大量拍摄,董书畅觉得,一个好的天文摄影师除了如实记录所见所闻,还必须利用有限的时间去决定如何表达,让眼前的星空和人发生联系,“我很喜欢让一张照片,看起来简单、线条流畅,具有美感,并显得耐人寻味。”

董书畅笑言,自己上学时曾是一个语文学得很一般的学生,但如今,用镜头描述起星空、银河,用文字去阐述它们的美时,却表达得非常自然。

NO.4

让更多人

认识宁夏的美

宁夏是“星星的故乡”,董书畅一直对拍摄家乡的星空情有独钟。他会常年穿梭在腾格里沙漠、毛乌素沙漠、贺兰山苏峪口、中卫北长滩……他想让更多人,通过星空照片,认识家乡的美。

今年,他参加了B站UP主“-LKs-”发起的“漂流相机计划”:一部相机经历了近300个日夜,漂流了42200多公里,又回到了主人的手中,并且带回了千余张记录全国各地美照,而宁夏站的参与者就是董书畅。他拍摄了宁夏海原县西吉震湖上的银河:“1920年的冬天,在宁夏海原县发生了里氏8.5级的特大地震,造就了世界上第二大地震湖——西吉震湖,一个世纪后的这里已经是梯田万顷,平静的湖面倒映着天空中的银河,格外安静,仿佛灾难后大地的眼泪。”董书畅说,在接过相机后,他就计划拍摄这里,一是他想让大家知道,地震对于人们生活的破坏。二是他想传递一种观点,“人们在灾难面前,仍有希望,仍然可以选择仰望星空。”

记者 冯元春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