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故乡
版次:16 作者:马野
合水是我的故乡。
合水县名的由来,通常的说法是由于两条河流在此汇合。汇合的地方在现在的老城镇,老城镇是合水的老县城,所以老城镇民间也叫老合水。
合水这个名字也算其来有自,但我想绝不会这样简单表面。在合水老城,两面群山连绵夹峙,一川坦荡如砥,沟壑纵横毗连,细流潺缓不断,为何不以山、川、河命名,单单因两条并不知名的河流汇合而得名?何况得名于文辞极盛的唐代,其中必有深意。我的理解是两条河流的自然交会就是“和合”,或者“合和”,寓意相通;“合”与“水”构成一个“洽”字。“和合”是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基因,也是价值观、处世原则。和合融洽正是先人们对这块土地和土地上的人民的期许,是合水文化的根源,更是合水和合水人应该坚守和弘扬的精神气质。
我所了解的合水人,正是秉承着这种文化传统,谦恭、温和、内敛,万事以和睦融洽为追求。门楣上大书着“和为贵”,缔结姻缘要有人“合婚”,出现矛盾纠纷要有人“说和”,德高望重、说和事的人叫“和事佬”,谁与谁龃龉不和称“不睦”。和合融洽的精神浸润在合水人的血脉中,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细节里。
合水是黄河象的故乡。1973年,沉睡了250万年的一头剑齿象,不经意间在马莲河畔的山脚下重见天日。已经灭绝的象种,以化石的方式现身,令天下振动。这一事件,被拍成新闻纪录片,写进小学课本。象是吉兽,是吉祥的象征。在合水,以象为主题的雕塑、剪纸、刺绣,随处可见,黄河象为合水代言,黄河象吉祥的足迹,布满合水大地。而吉祥,就意味着和合融洽。合水的精神文化,从远古到如今,一脉相承。
合水是古老的,也是年轻的,年轻到让久离故乡的人,常常不敢相认。
我是乡下人,但我的中学时光都是在县城度过的。我在县城的南北两端和基本居于中心的学校都居住过,熟悉县城的每一个角落。刚上初中的时候,街道还是土的,一场雨过后,遍地坑洼泥泞;被我们称作阳沟壕的、街道两边石砌的排水沟,堆满了垃圾杂物。县上动员学生在县城周边的沟里捡石头,才给街道铺上了石子,后来又用柏油罩了面。街道尚且如此,乡间道路更不堪细说。从我家到县城10华里路,每到大地解冻,冰雪消融,泥水横流,人走在路上,走姿如公鸡,必须一步一跳,还难免陷入淤泥之中。如今的县城,是彻底翻新了的县城,已经很难找到过去的影子。从高处俯瞰,高楼大厦林立,马路宽阔笔直,干净整洁,繁华热闹,颇具现代城市的气象。
合水是我的故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从17岁离开家乡,至今已经40余年了。离家时,少年意气;再回首,满头华发。
40余年,我离故乡很近,仿佛又很远。离开家乡之后,从上学和工作之地,每年总要往返故乡几趟。即使父母去世以后,每逢清明、“十一”、春节这样的日子,总要回到故乡,跪倒在故乡的土地上,我与故乡血脉相连。成年以后,我没有在故乡工作生活过,对故乡没有任何的回报,即便是我所擅长的文字,也没有一篇是专门献给故乡的,对故乡总是心怀歉疚。写这篇短文,是对故乡的深情回望;写下这篇短文,算是还一点心债,给自己一点慰藉吧。
□马野(甘肃庆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