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兽医马亚龙:

用我所学造福一方百姓

版次:5 作者:刘旭卓

10月8日,马亚龙给一头小牛诊断病情。

做了10年兽医,如今能顺利解决疑难杂症,替养殖户救活一头小牛时,西夏区兴泾镇乡村兽医马亚龙满满的成就感。他笑着说,这是他做兽医的初心,希望能用自己所学,造福一方百姓。

解决一个个疑难杂症

“马大夫,快来一下,我家的牛难产了。”电话那头,兴泾镇北泉村村民秦明贵焦急万分,马亚龙一边挂了电话,一边顺手拿起工作服,大步流星地往外走,车开到养殖场门口,马亚龙大步跨进去,一眼就看到村民电话中所说的母牛,十几个小时的产程,已经让这头健壮的黄牛接近虚脱,蜷在地上一个劲儿喘粗气。

“这是子宫扭转,多找几个人来,把母牛翻过来。”经验丰富的马亚龙确定了症结所在,一边收拾听诊器,一边招呼养殖户抓紧时间将牛翻转过来。“已经难产这么长时间了,再拖下去就危险了,如果这招不奏效,那就只能剖腹产,再拖下去大牛也危险,到最后实在生不出来,就只能宰牛。”这种结果他最不愿意看到,但有时候不得不面对。

四五个人合力将牛翻过来后,马亚龙上场了,他用尽浑身解数,最后凭着高超的医术,顺利将小牛接生出来。“小牛出来的那一瞬间,心里特别开心,之前的紧张、担心一扫而空,觉得自己又帮养殖户解决了一件事,很欣慰,很有成就感。”马亚龙说,在自己接手之前,这头牛已经有兽医来看过了,但没有办法,他去了之后,成功了,这家人很感激,还送他一面锦旗。他笑着说,每次出诊完,看着养殖户脸上的笑容,总会想起15年前,父亲和母亲看着自己家那头小牛因病死亡时的表情,那种沮丧、失落和如今眼前养殖户的笑容,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兽医是守护者,也是希望

父母亲脸上的沮丧,是他立志当兽医的原因。

2007年,兴泾镇开始发展黄牛养殖产业,从那时起,马亚龙的父母也开始养殖黄牛,2010年,家里已经养了8头黄牛。“那时候,养牛是家里主要的经济来源,平时种地也多是种玉米,给牛种饲料。”他说,父母就像照顾孩子一样照顾着那8头牛,但不幸的是,最终因为养殖经验不足,当年还是病死了一头小牛。

“那头小牛得了肠炎,刚开始父亲给牛吃了点药,不见效,之后找来了兽医,连着给挂了3天的水,还是没有救过来。”马亚龙说,那时候一头大牛12000多元,小牛的离去,带来的损失是惨重的,看着一动不动的小牛,马亚龙的父亲蹲在旁边,深深地低着头不说话,半晌,他对当时年仅13岁的马亚龙说:“你去学个兽医吧。”

还在读初中的马亚龙坦然接受,他明白父亲心里的痛。“那时候家里的10亩田全都种了玉米,父母一年四季在玉米地里忙活,就为了能让牛吃得好,长得好,能卖个好价钱,死一头牛对他们来说,打击太沉重了。”马亚龙说,父亲说出那句话的时候,他就明白了一个医术高超的兽医,对于养殖户意味着什么——那就是他们的守护者,他们的希望。

抓住一切机会充实自己

马亚龙学兽医的第一站,是宁夏农业学校。毕业时,马亚龙拿到了中专学历,之后几年,他一边做兽医,一边上函授课完成了大专和本科学历,2020年,他又去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进修学习。

“我从小在这长大,所以很了解这里黄牛养殖的情况,我小的时候,甚至到现在,很多兽医诊断都是凭经验摸索,在专业知识方面,欠缺很多。”马亚龙说,所以在自己的成长和学习过程中,一直努力求学,充实自己,尽管有时也想过放弃。“读大专的时候,遇到难题自己解决不了,就想着放弃算了,不行就转行,但最后冷静下来,想到初心,还是会坚持。”也正因如此,马亚龙参加函授学习的同时,也去大的畜牧公司学习,去专业学校学习,跟着经验丰富的师傅学习,他抓住一切能抓住的机会,充实自己。

在通辽市学习的时候,因为某些原因,他受到过一些冷遇,便沮丧起来。但马亚龙的师傅如是说道:“你说自己要学知识造福一方百姓,连这点委屈都受不了,你怎么造福百姓?”马亚龙顿时如醍醐灌顶。

为家乡的人们做点事

“我想走出去学习更多技术,然后回来服务本地,这一直是我希望做的。”马亚龙说,受各种条件限制,本地的兽医技术,和通辽等地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这种差距,只能通过学习去弥补,去拉近。

前段时间,他又出去了一趟,去通辽学习,遇到一例新生犊牛喘、心源性心肺功能不全的病例,小牛高烧不退,不停地喘,而他师傅的治疗方法,是输血治疗,这种治疗方法,马亚龙以前一直没有亲眼见过。他说,通过将大牛的血输给小牛,小牛的病当天就好转了。“通过学习、更新知识储备,回来我就可以帮助很多养殖户解决难题。”马亚龙说,有些牛在吃饲料时,会将塑料袋、铁丝、铁片等异物吃进去,以前遇到这种情况,兽医只能通过洗胃的方式尝试解决,但是洗胃解决不了的,就没办法了。而现在马亚龙可以给牛做手术,前段时间,永宁县的一位养殖户因牛生病着急找他,最后他给牛做手术时,从牛的胃里拿出来一条十几厘米长的铁丝。

“现在我一直在招徒弟,希望能将自己学到的也教给徒弟,和他一起成长,一起进步,一起服务好养殖户。”皮肤稍显黝黑的马亚龙笑着说,这里是他长大的地方,希望能尽自己所能,为这里的人们做点事。

记者 刘旭卓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