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有这样的“热心人”吗?

版次:11 作者:王敏

在生活中,你身边有这样的“热心人”吗?他们特别热心帮助别人,但不管对方是否愿意或能否接受,他们只是一味把自己的“热心”投入,甚至有时是以“拯救者”的心态让对方接受。其实,每个人都需要在帮助别人中找到价值感,但如果这个“帮助”失了分寸,仅仅是自己的一厢情愿,那这个“拯救”或许会让双方都不舒服。

故事一

“打肿脸充胖子”才能体现自我价值?

说起“拯救者”心态,48岁的钱冰苦笑一下,“我自己也许就是这样的‘热心人’,但这样的‘热心’也差点害了我自己。”

钱冰在银川开公司8年,产业发展一直很好,还顺利得到风投的关注,几轮谈判下来临近签协议,不料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原本的节奏,导致公司为推动融资提前垫付的项目款不能马上回笼,一时间企业流动资金出现问题,运营陷入危机。

硬撑的将近一年时间里,钱冰自己都要为生活费发愁,却还始终扮演“拯救者”角色。听说弟媳妇想换工作,她主动张罗起来,又是自己掏钱请人吃饭,又是托人找关系。后来弟媳妇自己本来有想去的地方,碍于她的付出,只能硬着头皮接受了好意。

有个员工妈妈脑梗住院。钱冰想小姑娘刚来公司也不容易,就把本来要给孩子交学费的钱,先支给了员工。结果孩子的学费有了缺口,老公和她大吵了一架。

闺蜜创业失败,钱冰放下手头的工作当起了“知心大姐”,到处张罗资源让闺蜜去见这个“总”那个“总”,最后惹得闺蜜发信息说,“我自己觉得很丢脸,拜托不要再给我张罗了。”

“你知道吗,我有时候觉得自己就是‘打肿脸充胖子’,自己也一堆烦心的事都没处理好,但不知道为什么,看到身边的人有事,却还是控制不了,感觉好像全世界就我最能,他们这些事除了我,就没办法解决了一样。”钱冰看得很清楚,她知道自己的心态有问题,每一次看到别人需要帮助,自己就忍不住想去出力,好像只有这样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才是被需要的。

故事二

“我肯定能温暖他,照耀他”

和钱冰一样“心甘情愿”付出的还有凌燕,只不过她所“拯救”的是自己的男朋友。今年28岁的凌燕,相貌姣好,性格也不错,还有一份让人羡慕的工作。本来计划出国进修,没想到一次艺术展,让她认识了自己认为的“命定之人”。

凌燕说,对方大自己10岁,离过婚。“他以前是一所高中的美术老师,因为有自己的艺术梦想,就辞职出来开工作室,没想到被人骗了钱,不但血本无归,还离了婚。之后他在精神上受了打击,患上了抑郁症。”说这些的时候,凌燕的语气里带着一些心疼,“就是很不顺,一个人怎么可以这么不顺。他的童年也过得很不好,父母离异,吃了很多苦。”

凌燕的心被打动,是因为在那次相遇的艺术展上,听着对方热忱地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以及后来边参观边聊到自己的艺术理想,凌燕觉得眼前这个男人“在发光”。后来的事情,凌燕说自己“失控了”,只要他需要,她就想帮助他实现。为此,她拿出自己本来计划出国用的钱,帮助他开画室,还对接自己的一些艺术领域的朋友,来支持他开画展。即使家里反对,说她“恋爱脑”,是自己一厢情愿。可她就是觉得这样一个历经磨难的人,如果她也放弃了,那他还能有什么未来可言?

如今,凌燕在自己的这段爱情里仍执着地付出着。她坚定地认为:“我肯定能温暖他,照耀他,一定能帮助他走出抑郁,更能帮助他成就一番事业。”

心理分析

是帮助,还是“拯救欲”?

“其实很多热心人都有这样的‘拯救欲’,只是体现在不同的方面。”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魏君萍介绍说,比如有人在饭店吃饭时,看到有店员干得辛苦,主动询问别人需不需要帮忙换换工作;有人在医院看病,自己都忙得焦头烂额,结果看到有人不懂就诊的流程就凑上去要帮忙;有人见单位来了新人,总是想把自己的经验给新人说道说道……“这样有‘拯救欲’的人,常常会苛待自己,却对他人有求必应,甚至别人尚未开口求助,就能‘想别人所想,急别人所急’。”

不过,针对这样的事情,有人会说“难道热心肠也有错吗?”对此,魏君萍强调说,“帮助”和“拯救”不同,帮助是别人需要,而“拯救欲”爆棚的人,更多是自己觉得别人需要。“帮助指的是在我们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予需要的人关心、指引、扶持。而拯救则是试图改变对方的生活乃至思想,甚至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他人。就好比给对方一碗饭还不止,还想让他学会做饭,结果一定会是事得其反,引起对方的反感,弄得不欢而散。”

温馨提示

找到“热心”背后真实的自己

“一个‘拯救欲’爆棚的热心人,往往觉得自己什么都知道,但其实他对别人一无所知,就如同对自己一无所知一样,他不知道真正想拯救的人一直都是那个受伤、脆弱的自己。”魏君萍解释说,其实,每个人的内在或多或少都可能存在“拯救情结”,从心理学角度说,它不是什么坏东西。“特别是当它们发生在重要关系中时,其实是让我们有机会看见自己内在的需要。”

换句话说,“热心”只是一个表象,背后的心理需求才应该重点关注。对此,魏君萍解释说,比如有人因为原生家庭原因,需要自我肯定,他们常常依赖于帮助他人来提高自我肯定感,当能够帮助对方解决问题或改变他们的困境时,他们会感到自己有价值、有能力,从而提升自信心和满足感;也有人是因为控制欲强烈而表现出“拯救心理”,他们相信通过帮助对方解决问题,能够控制和引导对方的生活,这种控制欲可能源于他们对自己生活的不确定感,通过掌控他人来获得一定的稳定感;还有人需要满足自身需求而对他人抱有“拯救欲”,他们可能希望通过拯救他人来获得关注和被需要的感觉,这也可能成为他们建立亲密关系和获得幸福感的途径。

那么如果发现自己是这样“拯救欲”爆棚的热心人,应该怎样调整心态?“还是要回归到自身去找原因,才能从根本解决自己的‘拯救欲’。”魏君萍说,当然,更重要的是明白,没有一个人能够彻底拯救另外一个人,停止过度付出,不随便干预别人的生活,这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记者 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