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演绎绿色蝶变
阅海湖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画卷
版次:16 作者:刘旭卓
9月5日,银川市环湖绿道项目(西岸)施工二标段工人正在忙碌着。(资料图片)记者 海坤 摄
9月16日,初秋时节,阅海国家湿地公园芳草萋萋,风景如画。(资料图片)记者 海坤 摄
秋日阅海,色彩斑斓。站在阅海湖畔,迎面吹来凉爽湿润的风,岸边黄色、红色的叶子点缀在大片绿色中,美不胜收。许多市民正趁着美好秋日徜徉岸边,游玩赏秋。眼前这片被誉为“银川之肾”“城市绿肺”的水域,经历了一次次的生态改造、建设,才变成如今的样子,阅海湖生态之变,亦是近年来银川生态之变的缩影。塞上湖城银川,一直在用心描绘一幅水清岸绿的生态画卷。
阅海湖之变
阅海湖国家湿地公园始建于2002年,先后实施了清淤除坝、退池还湖、阅海典农河水系连通工程等。如今已是市民休闲之所的阅海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过程十分不易。
银川人高新平,原是西湖农场职工,他曾是阅海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中的一员。他动情地说起这里的变化,“当时我住在水产一队,1980年之前还叫农场三队,住的是土坯房,又矮又潮。”他记得到了2001年时,农场就开始着手打造阅海湖国家湿地公园。一时间,六七十台挖掘机、推土机开进来,拉土车有上百辆,先是将各个鱼塘打通,然后清淤平整。“现在的滑雪场,就是当时挖出的土堆起来的,览山也是。”
在“以粮为纲”的年代,当年的西湖农场在如今的阅海湖围湖造田,湖面大面积缩减,但因为地下水位太高排不出去的缘故,当年围湖而造的田地,收成并不好。2002年,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果断决策,请全国一流的专家参与考察、论证、规划,本着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生产与旅游结合的思路将这块湿地建设成为银川市近郊的生态旅游园区。随后,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同济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的20多位专家教授,历时半年时间,编制了《银川市西湖湿地公园控制性规划》。
2002年9月8日,自治区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召开现场办公会,原则同意专家组提出的规划框架,并决定成立银川大西湖湿地公园及水系工程规划建设领导小组。这次会议之后,扩整湖面工程、清挖航道工程、退田还湖工程、生态绿化工程、基础设施工程、码头湖心岛绿化工程等陆续开工建设。塞上湖城银川,拉开了水系连通、湿地修复、湿地恢复工程的帷幕。
阅海湖美好生态
说到阅海湖,市民张强的记忆,被拉回到上世纪50年代。70多岁的老人说起儿时故事,满脸笑容。
“我小时候,家就住在平伏桥,那时候这一片除了湖泊,还有很多很大的滩涂,走上去松松软软的,我的童年几乎就是在那些草地上度过的。”张强七八岁时,平伏桥附近的人们将那块地方叫做“八亩滩”,其实这只是当时人们形容此处太大的一个说法。但之后的故事就掺杂遗憾了,随着人们向湖的索取逐日增多,阅海的草皮开始退化,湖水被污染,水面缩减,造成的结果,就是鸟类的急剧减少。张强说,他的印象中,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阅海湖鸟儿最少的一个时期。
之后,随着银川市生态建设和湿地保护力度的加大,湿地自然环境明显改善,绿化、美化不断提高,阅海湖又成了候鸟集中栖息繁殖的重要场所,来此栖息的候鸟种类和数量逐年增多。阅海湿地资源管理站站长常昊天介绍说,阅海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2774公顷,其中水域总面积1091.95公顷,湿地率39.36%;阅海湿地内生态系统完整,生物多样性丰富,动植物资源丰富,湿地现有高等维管植物158种;脊椎动物143种,其中鸟类117种(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24种,一级保护鸟类有黑鹳、中华秋沙鸭、大鸨、小鸨、白尾海雕)、兽类11种、爬行类6种、两栖类2种、鱼类18种、浮游动物62种和底栖生物38种。每年春夏季节,数十万只鸟类在此栖息繁殖,并成为宁夏乃至中国西部干旱带候鸟栖息迁飞与本地留鸟取食生存的一个重要湿地区域。
远飞的鸟儿又回来了,吸引它们回头的,是阅海的水清岸绿、蓝天白云,更是银川越来越好的生态环境。
阅海湖的馈赠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在阅海湖边,有着最生动的体现。
随着湿地环境的不断优化和美化,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促进了湿地适宜产业的发展。阅海湿地旅游产业按照湿地保护优先,合理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围绕将阅海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成西北最佳休闲旅游基地的目标,打造了湿地休闲垂钓、湿地观光观鸟、水上休闲旅游娱乐项目以及冬季冰雪运动等旅游项目,阅海每年的冬季冰雪节、水上休闲自驾船已成为宁夏的旅游品牌。
今年“双节”假期期间,阅海湖国家湿地公园推出了水上新航线,航线贯穿览山公园、阅海欢乐岛和阅海滑草场3个景区,极大地实现了游客赏湖景观鸟、登览山远眺、畅玩滑草场的全方位游乐体验。“以前我们都是开车换着景点玩,路上也花了不少时间,这回坐着船就能把阅海湖周边景点都逛了,感觉特别值。”一位姓徐的市民这样说。水上新航线开通后,市民范女士特意邀请南方来的朋友一起乘船游玩,“没想到银川周边还有这么幽静的一片湖景,坐在船上向东能看到摩天大楼,向西能望到远处的贺兰山,塞上湖城的柔情与粗犷尽收眼底,让我对银川这座城市有了难忘的记忆。”
10月9日,有不少市民漫步在阅海湖边,观赏秋日阅海美景。湖边的环湖绿道建设工程现场,工人们正忙碌着。目前西岸的道路主体已基本铺装完成,工人们正在进行沥青路面清理、配套设施安装等收尾工作,阅海湖畔的“玉带”,雏形初现。这条绿道,将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一个集休闲娱乐、健身运动、观光旅游、体验自然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绿色滨水长廊。
一个更好的阅海湖,就在不远处。
记者 刘旭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