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舍新书《阿娜河畔》出版
呈现那些明净顽强的心灵
版次:12 作者:李尚
阿舍 中国作协会员,现供职于宁夏文学艺术院。曾获十月文学奖、《民族文学》年度奖、宁夏文学艺术一等奖等奖项。
“望见四野万象,心如明镜磐石。”这是宁夏作家阿舍最新出版长篇小说《阿娜河畔》护封上的一句话,也是这部小说的文眼。作者阿舍眼望过四野万象,能够令她心如明镜磐石的力量,就在家乡——阿娜河畔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她在这本书中致敬那些拓荒者、奠基人,书写生命的坚韧和顽强。
书写故乡的命运
2010年,阿舍的《白蝴蝶,黑蝴蝶》获得《民族文学》年度散文奖,那是一篇回望故乡的散文。出生成长于新疆塔里木河下游一个团场,她书写的故乡,题材上无疑是特别的,而故乡也成为她的创作宝库。可正当她明确了写作方向,要描绘自己的“文学地理”时,却听说自己儿时的兵团团场撤了,要并到其他场。“这意味着我成了一个没有故乡的人,至少此后的中国地图或者新疆区域地图上,再也没了它的名字。”如此一来,阿舍更觉得有必要书写故乡。
然而,无论是《白蝴蝶,黑蝴蝶》,还是另一篇获奖散文《我不知道我是谁》,都是从她自身出发,对故乡的情感体验,是碎片化的、浮光掠影的。阿舍认为,故乡不仅早就融入了自己的生命,本身也是有生命的,而她想写的,正是故乡的命运。
讲述几代建设者的故事
长篇小说《阿娜河畔》讲述了在新疆茂盛农场的建设中,以明双全一家为代表的人们在这片土地上的生活历程。第一代人明双全、李秀琴等无私地为边疆建设事业和子女付出自己的一生,第二代人明中启和明千安两兄弟则在时代面前作出了坚守和开拓两种不同选择。在上山下乡的历史时期中,一批批知识青年来到边疆,为边疆建设注入了新的血液力量,他们也与原住民之间发生了千丝万缕的情感故事。
小说多角度、多方位地描写了边疆建设的壮阔事业和巨大变迁,以及边疆人民生活的跌宕起伏和亲情、爱情、友情的真挚可贵。从二十世纪50年代到改革开放后,展现了几代人在边疆的建设事业中为家国而奉献、为理想而奋斗、为生活而努力的动人篇章。
你将使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
《阿娜河畔》的写作是从2020年7月开始,阿舍说,这本书诞生的机缘也只能是2020年。
一是因为在此之前,阿舍一直在为这本书的写作做准备,她的书柜上有四五百本关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书籍,通过各种资料相互印照,还原兵团的原貌;还有一层原因,是基于对当下、对自我的思考而创作的。
“书中描绘的时代以及那个时代的人,和我们是不一样的,他们充满了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情怀,而我们现在更突出个人主义。”然而个人主义强调的自我又总被超速发展的社会淹没,阿舍认为不论哪个时代, 都有一个需要共同面对的难题:人必将置身于自己的时代,必将被风浪所裹挟,然而作为个体的你将怎么办?你将使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即便所有的努力只是一场徒劳,你又该怎么办?“我现在没有能力解答,但我想通过书写,呈现并保护住那些明净顽强的心灵。”
记者 李尚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