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菜豆腐,一口酸香清爽

版次:15 作者:吴璇

坐落在北京东路西桥巷口的老陈家汉中凉皮,是一家看上去很不起眼的小店,但每天中午,这里都顾客盈门,在附近工作和上学的人们聚集在这里,耐心排着长队,只为吃到一份热米皮和菜豆腐。

这菜豆腐究竟有怎样的魅力,能让这么多人慕名而来?

A 既简单又复杂

一说到菜豆腐这个名字,很多人都会觉得好奇,这到底是青菜炒豆腐,还是用菜做的豆腐呢?其实都不是。按照老陈家汉中凉皮店创始人王菊艳的说法,菜豆腐是用“菜水”点的豆腐,而所谓“菜水”,就是咱们西北人常说的“浆水”。

菜豆腐的制作工艺可以说是既简单又复杂,说简单,是因为只需要两个步骤——做浆水、点豆腐,用到的原料也只有黄豆、蔬菜和水,说复杂则因为整个过程中每个步骤都要小心翼翼。

做菜豆腐的第一步就是磨豆浆,需选用颗粒饱满、表面无伤的黄豆,在水中浸泡五六个小时(秋冬天冷需要浸泡6小时,春夏只需5个小时即可),黄豆必须泡到像刚摘下来一样的新鲜黄豆,才能用来磨豆浆;第二步则是磨豆浆,过去都是用纱布手工磨,现在生产设备更新了,磨豆浆的活儿交给了豆浆机,效率提高了不少;第三步,则是用事先做好的浆水来点豆腐。这浆水也很有讲究,一般用雪里蕻来做,做之前必须要把雪里蕻洗得干干净净,切菜的案板、装浆水的容器都要无水无油,将菜切好发酵数个小时后,浆水就做好了,用这种浆水点的豆腐,就是菜豆腐。

最后,菜豆腐出锅了,舀一勺到碗里,搭配上王菊艳自制的辣酱菜,可以说是嫩滑爽口,清新开胃。

B 菜豆腐和热米皮是最佳搭档

“在我们汉中老家,菜豆腐和热米皮是绝配。”王菊艳说,在她的小店里,卖得最好的就是热米皮、菜豆腐和花生稀饭,几乎每个食客来了,都会点名要这几样。

作为汉中四大小吃之首的热米皮,在汉中人的心目中绝对可以排在C位,而热米皮身边雷打不动的最佳搭档,就要数菜豆腐了,别看菜豆腐其貌不扬,却能很好地中和热米皮的麻辣和油腻。

这是因为菜豆腐主要由浆水点成,浆水本身的酸味在点豆腐的过程中,都会留在豆腐里,却没有纯的浆水那么酸,而是带着一点黄豆香气和蔬菜香气的淡淡的酸,十分清甜爽口。

在王菊艳的小店里,如果你要点菜豆腐,她肯定会多给你加一碗浆水,并鼓励你喝下去,而只要你尝试一下,那种爽口开胃的感觉,就会让你欲罢不能。“普通的卤水点豆腐后,卤水是不能喝的,而我们的菜豆腐不一样,点完豆腐的菜水不仅好喝,还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呢。”王菊艳说,菜豆腐能清热解毒、降低血脂血压、帮助减肥瘦身,是汉中老家人们的共识了。

C 菜豆腐让新客变成回头客

让王菊艳感到自豪的是,自从2014年来到银川,近十年来,她已经积累了不少的回头客,而这些回头客的口口相传,又带来了更多的新客人,把新客人变成回头客的过程,让她充满了成就感。

“刚开始都是在银川的汉中老乡来吃,因为当时银川做热米皮和菜豆腐的很少,有些老乡长时间不能回家,馋这一口了就会来尝尝,再后来就带来一些银川本地人,吃了也都说好,就这样慢慢地传开了。”王菊艳说。

来小店吃菜豆腐的人里,有周围单位的工作人员、有附近的居民,还有不少周边学校的学生,最让王菊艳印象深刻的是,一些学生上学时经常吃她的菜豆腐,后来考上了大学,还会时不时约着好友一起来一饱口福。“最近这段时间,专门来吃菜豆腐的人越来越多了,但因为设备的原因,最近都做不了菜豆腐,我也在想办法解决问题,争取能在这几个月里,让大家都能吃到菜豆腐。”

链接

菜豆腐的起源

作为汉中四大小吃之一,关于菜豆腐的起源,至今仍是众说纷纭。老陈家汉中凉皮创始人王菊艳说,现在流行的一种说法是菜豆腐与康熙皇帝有关,至今已经流传了1000多年,传说康熙微服私访到洋县后吃过一道当地小食,因为有菜有豆腐,清香无比,就起名叫“菜豆腐”。

当然,最流行的说法是菜豆腐起源于盛唐时期,是由秦岭南部一对名叫王山顺、陈雪莲的夫妻发明的。当时,王山顺的妻子刚生完孩子,身体虚弱,没有食欲,只想吃一碗加了青菜的豆腐花,王山顺是第一次做豆腐花,点豆腐的时候失败了好几次,正在苦思冥想的时候,却发现豆浆溢了出来,却没有冷水压锅,情急之下将桌上的一碗酸菜汤倒了进去,无意中做出了最初的菜豆腐。

因为色泽白嫩,带着蔬菜的翠绿色,看起来十分喜人,制作方法也很简便,菜豆腐很快就在当地流行起来,并一直流传了下来。

记者 吴璇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