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心》:现实主义题材的年轻化表达
版次:2 作者:孙瑞亭
这些天,以医疗为背景的现实主义题材剧集《问心》正在热播。从目前的表现来看,《问心》既具有现实主义题材观照当下社会的真实性,又具有戏剧层面的优秀观感,尤其是在现实题材、民生热点上实现了表达的年轻化、生活化、共情化,令人惊喜。
与教育一样,医疗同样是保持着较高热度的国民话题,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这一题材的剧集是能够折射社会真实状态与群体情绪的,也是现实主义文艺作品展现本身价值的绝佳题材。尤其是剧中所聚焦的心脏科室,病情往往是突发的、紧急的,直面生死攸关时刻是常态,在紧张急迫的戏剧张力之下,更能够借助当下普通人多样的情绪、情感来凸显人性的复杂,从而让观众共情、共鸣和思考。
从剧情推进来看,《问心》暂时做到了在反映社会真实与强调戏剧冲突中找到平衡点,一些剧情、场景明显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历过、看到过、听说过的,同时又被融入剧情演绎之中,是戏剧化、艺术化的,不虚浮、不晦涩、不生硬,看起来自然不出戏,反而会有强烈的代入感。尽管剧集展现了很多医疗专业领域的内容,也有医患关系等社会热点、共性话题的呈现,但核心还是落在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情感连接等生活化的故事里,既有医生之间,又有医患之间,还有家人之间,大多都是我们在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平凡人和常见事。通过剧中医院的各种场景和医生的独特视角,我们能够看到更多人的家庭生活、情感伦理、个体成长,以及在面对生老病死时的艰难选择和情感宣泄,像极了一幅当下社会世象的剖面图。
显然,这就是现实主义题材“抓人”的重要原因,剧集并不回避同行竞争、制度缺陷、医患矛盾等客观问题,而是深入挖掘现实、保持真实与专业,从而与社会情绪、时代特点产生同频共振。笔者和一些同事聊此剧时就发现,不少人能够将自己、家人和亲朋的经历与剧中的情节相对照,通过剧中所展现的那些不同立场、不同视角所引发的讨论来思考现实生活中曾遇到过的情形,能够产生新的认识,并且破除以往的刻板印象。
此外,剧集的另一大亮点就是对现实题材进行年轻化表达的探索,这也是《问心》引发不少年轻人共情、热议的原因。剧中三位主人公都是新生代医生,从专业性的工作、现实化的生活这两大场景,借助专业技能、情感表达、个体成长等元素将他们真实展现,既有时代感又有日常感,在严瑾的现实主义叙事基础上带来了更为年轻化、生活化的表达。正因为如此,在观剧的过程中,我们才会有那种“哎,这场景我见过”的感受,而这种似曾相识正是现实题材故事关注时代、融入社会、挖掘生活的生动展现,也是好的文艺作品对时代情绪的呈现和反哺。
孙瑞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