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将军墓志铭
版次:14 作者:王敏
张谷贞墓志铭(志石)。
赵弘燮墓志铭(志盖)。
随着宁夏配合基本建设文物考古工作不断取得进展,大量清代墓志陆续出土,为研究宁夏清代人物和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两位清代将军的墓志铭,它们较有代表性,对于宁夏清代考古来说,也有着重要意义。
“清初第一良将”赵良栋
从银川市海宝公园南门进入往北走,摆放着9尊宁夏历史名人雕塑和3组宁夏历史事件雕塑的文化长廊,总会吸引游人驻足。这其中,清代康熙年间勇略将军赵良栋名列其中。赵良栋雕像整体为坐石造像,一身铠甲,威风凛凛。
回到清康熙年间,在平定三藩之乱和进讨蒙古噶尔丹的两大战役中,宁夏成为清军南北征伐的重要后方基地。其中宁夏提督赵良栋在南下彻底剿灭川滇吴氏叛军中起到了重大作用,官至云贵总督,被推为清初第一良将。《乾隆宁夏府志》人物卷记述了赵良栋生平并谓之:“赵良栋,字擎宇……国初良将,论者以良栋为最。”肯定了赵良栋为清初政局稳定和国家统一作出了重要贡献。
对此,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王琨介绍说,在随赵良栋出征的宁夏军队中,涌现出一大批宁夏籍将领,他们后来散布全国,掌握各地重要兵权。如云南提督张谷贞、湖广提督俞益谟、湖广提督加太子太保马宁、广东顺德总兵陆进兵、川北总兵罗大虎、瓜州总兵冯德昌、河北总兵江琦(曾被康熙誉为“天下第一总兵”)等。“说起宁夏历史,很多人都知道赵良栋,不过对于宁夏清代考古来说,一定要提的,还有他的儿子赵弘燮,其墓志作为清代考古有着重要的意义。”
赵弘燮清代将军墓志
2013年,银川市兴庆区掌政中学扩建工程施工中, 出土赵弘燮及其继配康氏墓志铭各一合。黑青石质,志盖长110厘米,宽77厘米,厚20厘米,阴刻单线边栏,竖行篆书阴刻“皇清诰授光禄大夫总督直隶等处地方军务兼理粮饷兵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世袭一等精奇尼哈番加十级仍管巡抚事谥萧敏理庵赵公墓志铭并序”65字;志长119厘米,宽77厘米,厚19.5厘米,阴刻单线边栏,志文竖行楷书阴刻。
对于这一墓志的发现,王琨介绍说,赵弘燮为清初宁夏籍名将赵良栋次子,初任直隶完县知县,后袭父世职一等精奇尼哈番。历官天津道、直隶巡抚加总督衔。其任事勤劳,赈济捐俸、革除旧弊,政绩颇著,谥肃敏。赵氏父子的军功及任职经历被誉为“一门三总督”,在清初有很大的影响。
“随着宁夏配合基本建设文物考古工作不断取得进展,大量清代墓志陆续出土,为研究宁夏清代人物和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而这其中,赵弘燮墓志就颇有代表性,对于宁夏清代考古来说,也有着重要意义。”王琨说。
张谷贞将军墓志
除了赵弘燮墓志,宁夏清代考古有重要意义的,还有张谷贞将军墓志。
20世纪70年代,银川平吉堡农田整治时,出土张谷贞及其继配姚氏墓志铭各一合。青石质,志盖长 114厘米,宽87厘米,厚17厘米,竖行篆刻“清诰封光禄大夫云南提军右都督加二级谥明卿张公墓志铭”26字;志石残长53至78厘米,宽88厘米,厚13厘米。
张谷贞因避雍正帝讳改名张国梁,早年随赵良栋入川平滇,有“小张飞”之称,以功授游击,后历任直隶蓟州城守营都司、紫荆关参将、真定副将、湖广襄阳总兵官、镇筸总兵官、云南提督。康熙年间多次参加剿抚红苗行动并驻守善后,提督云南十余年,甚有政绩。死后谥勤果, 赠右都督。雍正皇帝赐祭葬、御制碑文,荣哀备至。
记者 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