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前三季度

实现归母营运利润1124.82亿元

版次:15 作者:潘明杰

10月27日下午,中国平安公布2023年前三季度业绩。整体来看,中国平安的经营业绩保持较强韧性,综合金融战略持续深化,金融核心主业保持平稳。集团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1124.82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75.75亿元,年化营运ROE达16.7%。平安集团归母净资产突破9000亿元。客户经营业绩持续增长,截至2023年9月末,平安个人客户数近2.30亿,客均合同数达2.99个。

作为平安集团核心业务之一,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延续今年以来的强势表现,改革成效进一步显现。前三季度,寿险及健康险新业务价值335.74亿元,可比口径下同比增长40.9%,超越市场预期。分析人士认为,作为寿险利润的先导性指标,平安的新业务价值表现持续向好,在未来将对平安寿险业务创造持续长期增长的价值。

新业务价值增长40.9%

代理人渠道人均新业务价值接近翻番

前三季度,伴随着市场需求逐步回暖,平安寿险经营稳健发展,实现营运利润849.11亿元。平安寿险与健康险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40.9%,表现优于行业。同期中国人寿披露前三季度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14%。从保费收入来看,前三季度平安寿险原保险合同保费收入约为3826.52亿元,同比增长7.7%,增速位居上市险企前列。

具体分析来看,平安寿险经营提振,主要得益于渠道综合实力提升以及产品体系的优化和创新。在渠道端,代理人渠道通过绩优分群与精细化经营,队伍结构不断改善,产能显著提升,人均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94.4%,近乎翻番。除代理人渠道之外,平安坚定不移地发展更为均衡的专业化销售渠道。前三季度,银保渠道、社区网格及其他等渠道贡献了平安寿险新业务价值的15.8%。

为做好存续客户服务,平安寿险持续推广社区网格化经营模式。截至2023年9月末,平安社区网格渠道已覆盖全国50多个城市,组建超1.1万人的高素质专员队伍。

“保险+”产品体系持续升级

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

经过三十年高速发展,人身险市场的客户需求发生了较大转变。保险已经不再是一份简单的保障,而是承担着更多财富增值、医疗健康、养老服务、代际传承等诉求。在此背景下,平安对保险产品端持续进行改革创新,依托“综合金融+医疗健康”优势,推出“保险+健康管理”“保险+居家养老”“保险+高端养老”三大核心服务,满足了客户从健康、医疗到养老的全生命周期需求,也为平安开辟出三条新的差异化增长曲线。

“医疗健康”方面,2023年前三季度,平安寿险已服务超1900万客户,同比增长超10%;居家养老方面,截至2023年9月末,平安居家养老服务已覆盖全国54个城市,累计超7万人获得居家养老服务资格,54城中超50%投保人已激活居家服务权益;高端养老方面,平安臻颐年三亚体验中心于2023年7月开业运营,广州颐年城项目于2023年8月举行开工仪式。

此外,通过家庭医生和养老管家的深度、高频客户服务,平安集团为客户建立了专属的健康档案,提供会员制的医疗健康养老服务,串联“到线、到店、到家”服务网络,涵盖咨询、诊断、诊疗、服务全流程,通过与AI相结合实现7×24小时秒级管理。

从2018年酝酿主动变革,到2019年正式开启寿险改革、实施“4渠道+3产品”战略,历时三年,平安寿险先于行业改革,也早于行业收获改革红利,成效开始显著释放。有分析人士认为,伴随宏观经济持续复苏,这或成为平安下一个长景气周期的新起点。

2023年前三季度,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金融行业整体受到一定影响,但行业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中国平安表示,公司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在董事会的领导下保持战略定力、修炼内功、稳中求进,继续深耕金融主业,深化“综合金融+医疗健康”双轮并行、科技驱动战略,持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落实降本增效,保持利润分配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维护股东价值投资和长期回报。

潘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