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空猥亵”也是性侵

未成年人保护不容“隐秘的角落”

版次:5 作者:王辉

近日《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公开发布,将于2024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近年来,未成年人接触网络的机会大大增加,而这也让不法分子有了可趁之机!涉世未深的孩子们一不小心就可能落入“网络大灰狼”的陷阱,成为“隔空猥亵”的目标。

“我们在审理涉未成年人案件中发现,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借交友之名,对未成年人实施‘网络性侵’‘隔空猥亵’的案件高发、频发。”10月31日,兴庆区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未成年人接触网络的机会增多,未成年人暴露在网络风险中的概率加大,犯罪分子利用网络对未成年人实施性侵的现象逐渐凸显。

“隔空猥亵”也算性侵

“‘隔空猥亵’不仅对个人造成了伤害,也对社会造成了威胁。”据兴庆区人民法院主审法官介绍,“隔空猥亵”是指行为人以满足性刺激为目的,以互联网为媒介,打着“个性交友”“招募童星”等幌子,诱骗、胁迫未成年人进行“裸聊”,或发送“裸照”“裸体视频”等违法犯罪行为。大部分未成年被害人因害怕、羞耻或者被威胁而无力反抗,但这都不构成不法分子口中狡辩的“自愿发生”。在我国,只要属于对未满14周岁的儿童实施性侵害,无论被害人是否自愿,均构成犯罪。

据了解,2023年6月,我国明确将“隔空猥亵”入罪。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强奸、猥亵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第一款规定,胁迫、诱骗未成年人通过网络视频聊天或者发送视频、照片等方式,暴露身体隐私部位或者实施淫秽行为,符合刑法第二百三十七条规定的,以强制猥亵罪或者猥亵儿童罪定罪处罚。

主审法官表示,“隔空猥亵”事件不仅破坏了网络秩序和公德心,也会引发公众的恐慌和不安,影响社会稳定。因此,需要加强对隔空猥亵事件的管理和打击力度,保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

网络上的“隐秘角落”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和通讯工具,通过发消息、图片、视频等形式,对他人进行性骚扰和猥亵。这些行为具有隐蔽性和不可预知性,让受害者感到无助和恐慌。很多受害者不敢报警,也不敢向他人寻求帮助,导致了很多“隔空猥亵”事件没有被及时发现和处理。

据兴庆区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6月至2022年7月,车某某为寻求刺激,使用多个APP账号寻找女童搭讪,给多名女童发送淫秽视频或暴露身体隐私部位,采取哄骗等手段引诱女童向其发送隐私部位照片、裸体视频或进行裸聊,并以裸体照片、视频相威胁,要求女童继续向其发送照片或视频。法院审理后认为,车某某借助网络社交平台,多次猥亵不满14周岁儿童,以车某某犯猥亵儿童罪,判处其有期徒刑5年6个月。

坚决对网络侵害说不

主审法官介绍,“隔空猥亵”是利用网络实施的非接触式猥亵,因未发生实质的身体接触,难以让家长老师发现,且未成人由于心智尚未成熟,不清楚自己正在遭受侵害。这些发生在“隐秘角落”的违法行为,严重危害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和心理健康。

学校和家庭应该增强防范意识,加强预防网络性侵和网络安全教育,提高未成年人自我保护能力,构筑起预防网络性侵未成年人的第一道防线;学校可以开设网络安全教育课程,联合网信、公安、共青团等开展防止网络性侵主题讲座,增强未成年人网络防范意识;家长和老师还应密切关注未成年人的生活、学习动态,教育、引导、监督未成年人正确使用网络,叮嘱未成年人警惕网络陌生好友,不要对陌生网友暴露自己的年龄、性别、爱好及公开传送自己的照片、视频等;不约见陌生网友,主动抵御网络不良信息、低俗内容的侵袭。

相关链接

如遇这些情形

务必提高警惕

1以恋爱之名实施威胁。不法分子以交友为幌子,通过互联网社交平台达到建立恋爱关系目的,以此诱骗未成年人拍摄隐私照片及视频,或与其裸聊。当对方提出分手时,不法分子便以公开隐私照片作为威胁,强迫对方继续拍摄隐私部位。

2助力“童星梦想”。不法分子以高薪招聘、培训童星为幌子,向报名的未成年人提出身体审核、服从性测试、敏感度测试等要求,引导诱骗未成年人裸露身体隐私部位并拍摄视频。

3融入圈子拉近距离。不法分子混进未成年人喜欢的游戏、娱乐等网络圈,通过频繁聊天拉近距离让未成年人与其交往,随后引导未成年人模仿虚拟圈中的大尺度聊天和暴露行为,以将上述行为告知家长、老师等作为威胁,强迫对方拍摄裸照、视频。

4伪装人设抛下诱饵。不法分子利用未成年人辨别能力不足、抵制诱惑能力较差等特点,伪装成相同爱好的贴心“大姐姐”,向未成年人发送“免费送裙子”“发图送红包”等信息,诱骗未成年人拍摄自身隐私部位。

相关阅读

最高检:

无身体接触猥亵

等同线下犯罪

检察系统如何加大打击力度,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九检察厅厅长缐杰介绍,在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方面,保持“零容忍”态度,坚决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2020年1月到今年9月,检察机关起诉成年人涉嫌利用电信网络侵害未成年人犯罪1.16万人。针对通过网络聊天胁迫女童自拍裸照等问题,最高检发布指导性案例,确立了无身体接触猥亵行为等同于线下犯罪的追诉原则,目前已累计追诉犯罪3000余人。

加强诉讼监督,维护司法公正。缐杰介绍,我们通过自行补充侦查、适时派员介入重大疑难复杂案件侦查活动,深挖细查,有力指控犯罪。我们积极发挥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制作用,2022年以来,针对涉未成年人利用电信网络犯罪案件,纠正漏诉302人。

据《南方都市报》

记者 王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