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新苑南社区构建多元共治体系激发群众自治积极性
一廊一亭一小院居民有话来这儿说
版次:7 作者:吴春霖
在“红色议事长廊”,居民们围绕基层治理畅所欲言。
金凤区银新苑南社区成立于2005年,东至尹家渠街、西至亲水大街、南至北京路、北至康平路,面积4.5平方公里,辖7个居民住宅区和4个公寓楼住宅区,常住人口7248户14500余人。社区呈现小区多、公寓多、楼宇多、商圈多、公园多的特点。
近年来,银新苑南社区党委以“红色管家”为服务载体,通过“1+4+N”社会治理机制构建多元共治体系。社区大力推动协商议事与群众自治同频共振,聚焦民生实事和社会治理难题,倾心打造“红色议事长廊”“栖心亭”“小院”等协商议事平台,听民声、解民意,激发居民参与社区自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议事+协商”社会治理机制走深走实,让“一廊一亭一小院”成为百姓当家作主的大舞台。
廊亭里议事 让居民有处说话
10月31日,社区“栖心亭”里一片热闹景象,社区围绕“柴米油盐、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等小事,收集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今天早上我遛弯的时候,看见小区门口的门禁破损了,这个得赶紧修复……”一位居民说道。
在银新苑南社区有3个这样的凉亭,它既是居民休闲乘凉的地方,又是居民协商议事的场所。“栖心亭”经常聚集着社区工作人员、红色小管家和居民群众,大家共同讨论社区的大事小情,通过拉家常的方式,使群众话有处说,小区事有人管,推动解决关乎群众需求的“家事”。
为了把这个室外议事平台维护好,银新苑南社区制定了《栖心亭议事制度》,规范协商议事的流程。通过收集意见、确认议题、组织协商、方案实施、结果反馈等环节,让更多热心居民参与到社区治理中,形成“听你说、看我做、勤协商、共治理”的基层治理路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民事、民议、民决”。社区网格员、“老马说和队”、公益律师、社区民警、红色管家每周排班轮流负责,借助凉亭走近居民,听民声、解民意,做好记录,并发展热心居民成为社区的流动网格员和红色小管家。
与此同时,社区还搭建了集学习、互动、协商、议事、休闲为一体的“红色议事长廊”,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党员、志愿者、红色小管家与居民经常拉家常说事情。在这里,居民们可以畅所欲言,提出自己对社区治理、小区管理的思考与建议,有效畅通居民说事、议事、办事渠道,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每个小区有“小院” 学习健身有场地
记者了解到,以“红色议事长廊”“栖心亭”为依托,银新苑南社区还在每个小区打造了“小院”,用足用活“家门口”的资源,为全民健身提供了一个寓教于乐的休闲活动场所,更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一个传承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的学习平台。
社区在“小院”开展了“小手拉大手”“妇女节”“模特走秀表演”“志愿服务”“红管家”赋能等活动,同时选树能说会道的红色小管家作为金牌调解员,在“小院”内进行调解技巧宣讲,为居民调解矛盾纠纷,让“小院”成为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小区道路进行了硬化,解决了小区路面下陷的问题,粉刷了楼道及楼道扶手,改造了楼道灯开关,将小区路灯全部更换为LED灯,在小区死角处增加路灯,此外还安装了电子监控,大大增强了居民的安全感。”银新苑南社区党委书记秦娜说。
今年以来,银新苑南社区通过“一廊一亭一小院”议事平台收集到的居民意见和建议均得到解决,社区申请为民服务和发展专项资金,对银新苑一、二区7个老旧车棚进行了改造维修;协调银川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对银新苑一、二区泰康街和康平路路段的消防管道进行了全面的检修维护;协调宁夏正光旭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对尚景世家10栋楼的宅前道路进行翻新改造;协调宁夏红管家物业公司对小区内坑洼破损路面进行维修改造。截至目前,累计组织300余人协商调处各类矛盾纠纷500多件。
秦娜说,下一步,银新苑南社区将充分利用“一廊一亭一小院”,深化党群面对面、服务心贴心,切实让党员“活”起来、让群众“动”起来、让党群关系“和”起来,切实解决社区治理中的难点、堵点、痛点,真正实现社区、党员、群众的“零距离”,打通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记者 吴春霖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