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闲时节,在贺兰县——
村民从田间地头秀到乡村舞台
版次:6 作者:梁小雨
学员练习旗袍秀走路姿势。
“一二三,跟着音乐起步,眼神随着手势慢慢转……”11月3日,在贺兰县老年大学金贵分校的二楼舞蹈室里,指导老师正带领八九名学员练习旗袍走秀。
课堂上,学员们身穿不同色彩、不同款式的旗袍,伴随着美妙的音乐,优雅从容地迈着步子,抬手回眸间,洋溢着自信的微笑,不仅穿出了文化韵,也“秀”出了乡村美。上课的学员都是住在周边村社的村民,到了农闲时节,大家伙儿穿上新置办的舞蹈服装,离开农田,走进教授旗袍秀、民族舞、交谊舞的兴趣课堂,一展风采。
“以前种地习惯了弯腰驼背,到了这儿跟着老师挺胸抬头跳舞,感觉人精神了不少。”村民王红霞是这所老年大学的忠实学员,每次上课都从通贵乡赶来,自从爱上舞蹈后,她说自己精气神更足了。王红霞家中有不少地,日常种植玉米、水稻、小麦等农作物,虽然这几年日子越过越红火,但以前乡村相对匮乏的文化生活也让她烦恼。她说:“以前最多也就跳跳广场舞,想上这些兴趣课没平台没机会,现在在家附近就能学习,真挺好的。”
据贺兰县老年大学金贵分校教务处主任邢建民介绍,这所老年大学成立于2021年,面向金贵镇周边村民招生,今年秋季招收了七八十人。“乡村的老年大学有一定特殊性,开课时间都是避开农忙时节,很多学员上课前或许刚从田间地头回来,刚刚放下农具。”邢建民说,该校不仅有旗袍秀、民族舞、交谊舞等主课,还设置有声乐、书法、绘画、古筝、架子鼓、朗诵、魔方等兴趣课,今后计划增开智能手机应用、短视频拍摄、家庭教育等时下流行的教学内容,充分满足村民精神文化需求。
近些年随着乡村振兴脚步加快,很多农村妇女也开始注重外表打扮以及内里气质的提升,旗袍秀、民族舞、交谊舞等兴趣课一位难求。记者了解到,贺兰县当前大力推行“一校三馆多点”办学模式,整合利用场馆、社区、村镇办学条件,在老年大学校本部基础上,还创办起文化馆、图书馆、体育馆等文化场馆,满足城乡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个性化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记者 梁小雨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