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淡饮食,您吃对了吗?
老人饮食清淡过度,小心营养不良
版次:12 作者:刘威
银川市民刘阿姨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坚持素食两年,本以为这样的饮食方法很健康,没想到竟然吃出了贫血和营养不良。老年人身体功能衰退,特别是牙口、味觉、嗅觉和视觉敏感度下降,常会影响食欲,容易出现营养不良。另外,一些老人自认为吃法很健康,过度追求清淡饮食、大量吃粗粮,也容易造成营养物质摄入不足。老人营养不良,不仅影响生活质量,增加慢病风险,更会对其他疾病起到推波助澜作用。
病例
两年“清淡饮食”,70岁阿姨患上营养不良
家住金凤区丽园小区的刘阿姨今年70岁。自从两年前体检查出高血脂后,她对自己的饮食就格外上心。她按照网络上推崇的“清淡饮食”办法,一日三餐不吃油腻食物,肉基本不碰,主要吃青菜,炒菜时也不敢放油。但今年以来,刘阿姨的女儿发现,老妈明显消瘦了,之前挺合身的衣服现在穿在身上空荡荡的。最近一周来,刘阿姨还总感觉头晕、疲乏,走路还腿发软。女儿赶紧带她去医院检查。医生检查发现,刘阿姨有轻度贫血,并伴有严重的营养不良。这样的结果让刘阿姨很是感慨,原以为清淡素食很健康,哪知道会发生营养不良。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有意识地控制饮食,改掉过咸、过油、过甜、大鱼大肉等不良饮食习惯,保持清淡口味,的确有助于慢性病的预防,但凡事要讲究‘度’。像刘阿姨这样完全不吃肉,过分依赖素食,进食量又小,时间一长,身体肯定吃不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营养科主任陈启众分析说,“老年人营养不良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体重不足,往往还伴有免疫力下降,容易生病。而且瘦弱的老人跌倒时,因为缺乏脂肪的保护,更容易出现骨折。相关研究还表明,老人营养不良还会增加老年痴呆的风险。”
大量吃粗粮,易使营养流失快
粗粮富含粗纤维,脂肪低,维生素丰富,一些注重养生的老人特别青睐粗粮。但是,粗粮吃得过多,不仅会造成钙质流失,还会使蛋白质、铁、维生素等营养素流失。
“如果过量摄入膳食纤维,会阻碍肠道内其他元素的吸收。比如患有骨质疏松症的老人不宜多吃粗粮,因为过量的膳食纤维会影响人体对钙质的吸收。胃肠功能较弱的人群,吃太多食物纤维对胃肠是很大的负担。有胃病或消化性溃疡的人不适合多吃粗粮。”陈启众表示。
他建议,老人如果想吃粗粮,一般占到主食四分之一或者三分之一的量更为适宜。最好早中晚有所区别,比如早上喝粗粮豆浆或粗粮粥,中午吃粗细搭配的主食,晚上再吃精细主食。还要结合自身的体质选择粗粮。比如,胃肠不好的人可以用小米、大黄米和糙米煮粥吃,比较容易消化;血糖高、血脂高或肥胖的人,适合吃燕麦和豆类。
不吃肉食只吃素,营养不良易致少肌症
生活中,不少老人对“清淡饮食”存在不少误区。尤其是一些老年人患有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等代谢疾病,对肉鱼蛋奶等动物性食物望而却步,有的干脆过上素食生活。其实,这种饮食习惯,非但不利于营养均衡,还会导致体质下降。
“一些老年人长期刻意素食,如果鸡蛋和豆制品又吃得少,很容易造成优质蛋白摄入量不足,加剧营养不良,易导致少肌症。而肌肉的减少,也必然伴随着行动能力的减弱,让人变得行动迟缓、平衡感差,容易摔倒。”陈启众解释,吃清淡点真正的含义是,烹调方法要注意少油少盐,把动物性食物、食用油和盐限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有些人爱走极端,将少吃油理解成“几乎不吃油”。其实,烹调油并不是吃得越少越好,而应该适量摄入,目前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每人每天摄入不超过25克食用油。“烹调油是人体脂肪来源之一,为人体提供热能,也是人体组织的构成成分,对保护内脏、维持体温、激素合成、促进维生素吸收都有重要作用。儿童如果缺乏必需脂肪酸,容易产生必需脂肪酸缺乏症,影响生长发育。”陈启众进一步解释说。
建议
营养要均衡,补充优质蛋白质
对于本身就有基础病的老人,如果营养摄入不足,不仅不利于疾病的控制,而且会使关节、软骨质量降低,造成骨关节系统的退化,最终导致全身机能的衰退。
陈启众介绍,事实上,老年人体内蛋白质分解流失大过合成,对蛋白质的需要量比青壮年时还要略高才能维持平衡。患有肾病的老人虽然要限制蛋白质摄入,但不能不吃,所以患有肾病的老人应尽量摄取优质的动物蛋白。乳清蛋白可以预防老年人肌肉减少症,所以日常生活中还可以补充一些乳清蛋白。
“对于存在咬不动、消化差等情况的老年人来说,补充营养少食多餐是个好办法。首先是食物多样,制作细软,一日三餐应做到均衡饮食,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三大营养素必不可少,食物尽量多样化,粮谷类、薯类、肉蛋禽鱼、蔬菜水果、豆奶制品都不应该缺少。其次,老年人还要防止贫血,适当补充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血制品、肝脏、大枣、黑木耳等。”陈启众建议,一般肥胖的糖尿病和高血压老人,要适当限制食物的摄入。消瘦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要适当增加饮食摄入量,以达到比较合理的体重,这样既可以预防营养不良的发生,又可以控制血糖、血压的升高。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食欲和胃肠蠕动。老年人可根据身体情况每天安排一些适合的体育锻炼,慢跑、快走、打太极拳等运动都是不错的选择。
老人别盲目追求瘦,维持适宜体重
老年人体重适中很重要,体重过低会增加营养不良和死亡率的风险,体重过高会增加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风险。
体重是否适宜,根据BMI来衡量。BMI的计算方法是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老年人的BMI最好不低于20.0㎏/㎡,最高不超过26.9㎏/㎡。
这些信号提示营养不良风险
生活中,可以通过一些信号初步判断家中老人是否营养不良。比如,如果平时合身的衣裤在近3个月内突然显得过于宽松,或体重有明显下降,都有可能是营养不良。吃饭时挑挑拣拣也是食欲下降的表现。还有,伤口不容易愈合、容易疲劳、乏力也可能是营养不良的信号。
记者 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