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人,风雨兼程,奋斗不息!

版次:2 作者:孙瑞亭

今天,我们迎来第24个中国记者节;

今天,创刊于1988年7月1日的《银川晚报》迎来第10430期。

今天,回首遥望10000多期报纸背后那些灯火通明的夜晚,我们会发现——

一直行走在路上的新闻人既观风云万变,亦呼广厦万间,他们定格第一现场、洞察世间沧桑、彰显正义力量、诠释善良与爱,为我们留存着一份独特珍贵且不断更新的“银川记录”。

同我国其他行业性节日一样,记者节也是一个不放假的节日。这一天,新闻人依然记着初心、记着使命、记着责任、记着担当、记着大众,用平凡的工作诠释职业的本质。

1949年12月23日,《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中明确规定了“记者节”,不过当时并没有确定具体日期;1999年9月18日颁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再一次明确列入了记者节,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广大新闻工作者的关怀和重视;2000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国记协的请示,同意将11月8日定为记者节。

那一年的11月8日,笔者作为新闻专业的学生第一次零距离“接触”到记者节。也是在那一天,笔者了解到记者节定在11月8日所承载的纪念意义。这一天,是中国记协的前身——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成立之日。1937年11月8日晚,由范长江等24人发起,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在上海山西南路200号南京饭店正式成立。这个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闻界统一战线组织。

随着时代的变迁,新闻与记者的概念持续延展、外溢,但即便是在自媒体流行的当下,这一职业的根本并没有改变,依然是:代替广大民众前往事情发生的现场,接触新闻事件当事人,将事情的真相及其意义透过报道呈现于大众媒体之上,协助媒体达成守望、教育、讨论、娱乐等功能。

正因为如此,35年间《银川晚报》与每一个新闻人在跌跌撞撞中摸索进取、在奋不顾身中跨越坎坷,共同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变迁与发展,他们始终陪着银川人、陪着银川这座城,在时光的流转中,见证、记录、亲历和参与着众多的历史瞬间、大事小情、万家灯火和家长里短。

无论媒介形式如何更新迭代,一代代新闻人始终用一支笔写理写情,向深处追寻,始终用两条腿求真求实,向远处奔波。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当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国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要有新气象新作为。

因此,在媒体深度融合中实现新的跨越,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这是新时代、新征程给新闻人的新答卷。在第24个中国记者节这一天,我们每一个新闻人依然愿意和光同尘、与时舒卷、风雨兼程、奋斗不息!

孙瑞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