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托举农村教学质量
办家门口的好学校擦亮“教育在银川”品牌
版次:3 作者:李姝
近期,银川市唐徕中学初中校区开展“四课”优质课选拔赛,吸引我市多个学校的教师到场听课观摩。
今年以来,银川市教育局紧盯学位供给不足问题开展调研,对35个中小学幼儿园实施改扩建,截至目前累计新增学位2万个。同时,组建28个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实现61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帮扶全覆盖,惠及2.4万名农村学生,将“教育在银川”品牌擦得更亮。
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建成家门口的学校
“教学楼和综合实验科技楼目前已经完成主体施工,正在进行室内外装饰装修,按照进度明年6月就能交付使用。”银川市第六中学扩建工程项目负责人介绍,今年6月开工的扩建项目总共包括新建1栋教学楼、1栋综合实验科技楼、门房及配套用房等,总建筑面积估算为16500㎡。“希望学校越来越漂亮,让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家长王海说。
记者从银川市教育局获悉,按照高中教育教学选课走班教学管理改革教室配备要求,银川六中需要15间选课走班教学教室,而学校已无空余教室,且初中部已占用6个功能教室,严重影响初中正常的教育教学开展。实施学校扩建工程,增加普通教室数量,将从根本上解决高中教学选课走班教室严重不足的问题。
同时,银川六中是全市唯一一所没有达到初高中分离办学的完全中学,学校教学楼、实验楼、综合艺术楼、体育场地等现由初中、高中部共用,影响教学秩序。“实施学校扩建工程,将学校初中部整体迁入新建教学楼教学,与高中部形成相对独立的两个校区,将有效优化教育教学管理,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银川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新建、续建、扩建一批中小学幼儿园,着力解决群众子女就近入学难问题,是2023年我市主题教育优质教育提升实事的“重头戏”。截至目前,银川市唐徕中学北校区新建工程、银川市丰登片区中心幼儿园工程项目一期工程、兴庆区第五幼儿园扩建项目、银川市中关村小学续建项目、永宁县望远二中续建项目、灵武市第十一小学新建项目均已完工;银川市第四十一中学新建项目正在进行室外道路配套工程施工,完成进度达90%,将于年底完工;贺兰县第七中学新建项目正在进行室外道路建设,完成进度达98%,将于11月底完工……一个个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在家门口上好学的愿望正在实现。
城乡一体化办学 提升农村教育教学质量
一手抓硬件项目建设,一手抓软实力教学质量。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提升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校办学水平,是今年银川市教育局推进优质教育均衡发展,“办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的又一件大事。
“今年银川二中集团托管银川四中之后,从管理上,派出领导干部担任四中党支部书记和校长;从师资上,学校间通过教师轮岗的形式,加强交流、学习。”银川市第二中学四中分校党支部书记王忠安介绍,今年8月,作为兴庆区的一所农村学校,银川四中乘上城乡一体化教育的东风,初中部纳入银川二中教育集团,小学部纳入银川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自此,银川市的优质教育资源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了这所农村学校。
教研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王忠安介绍,城乡一体化办学后,学校组织骨干教师多次到北塔中学观摩学习,还参加了二中集团5个初中分校开展的同课异构活动,大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同时,邀请名师到校讲座,提升一线教师教研教学能力。王忠安说,该校87%的孩子是外来务工子女,通过城乡一体化办学,不仅提升了老师的教研教学能力,还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实现教学相长。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得到了广大家长的认可。“这学期学校来了城里的老师,带动整个学校都抓得特别紧,老师认真负责,孩子的学习兴趣很浓,学习劲头很足。”该校初一学生家长王蓉高兴地说。
今年5月,银川市教育局印发《银川市关于加快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实施方案》,明确到2023年底,各县(市)区教育部门将所属农村学校(含教学点)全部纳入集团(学区)管理,建立市级包片包抓工作机制,以点带面对农村学校实施帮扶,使农村学校办学状况得到初步改善。到2025年底,全市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升,生源能够保持相对稳定,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记者 李姝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