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苇、芦荻、芦竹你分得清吗?

版次:10 作者:李振文

灵武边沟旁的芦苇丛。 李振文 摄荻的穗。资料图片

立冬已有些时日,但芦花带给人们的韵味,依旧未减。你知道吗,古人歌咏的芦花,可不仅限于芦苇的花。高大的芦竹、雪白的荻花,都在诗词里占有一席之地。无论是芦苇、芦竹,还是荻,这几种禾本科代表植物,都是鸟儿选择安家之地,藏着属于它们的诗意与温情。

芦苇、芦荻这样分辨

11月底的黄河湿地,有风吹过时,岸边浅滩的芦苇会在风中荡漾,它的花絮紧密浓厚,偏棕褐色,有时风大,也很难见到花絮飘散。这份秋冬的诗意美,让人很容易联想到《秦风·蒹葭》中那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描写的画面。不过说起这句诗,还是有一些误会需要解释清楚的。

很多人以为这句说的就是芦苇,其实,“蒹葭”是两种植物。蒹是没长穗的荻,葭则是初生的芦苇。“芦苇,初生时叫葭,开花以前叫芦,花结实后才叫苇。”宁夏大学生态环境学院教授何彤慧曾专门以“芦苇”为课题进行过研究,她说,人们最爱花开时的芦苇,而开花时,也是最易分辨禾本科植物的时节。“芦苇和荻,最显著的区别在于它们的穗。芦苇的穗是圆锥形,花序蓬松像刷子;而荻花的穗是一丝一丝的,花序舒展像拂尘。芦苇的花呈棕褐色,而荻花初开时是淡紫红色,成熟之后变成白色,风一吹如雪纷飞。”

芦荻难寻 花却最美

“秋风忽起溪浪白,零落岸边芦荻花”,一句诗,写尽了芦荻的美,也让人更加好奇想要寻到它的踪迹。

“有一年,我们在中卫发现一大片,但第二年去找便没了痕迹,可能是受水利工程的影响。”何彤慧介绍说,通常芦荻在春夏两季是发现不了的,等秋季花絮展开才能被人们发现它的真实身份;而在春夏两个季节,它的茎叶看起来很像冰草,所以会被“误伤”割掉。另外,它的茎秆极纤细且实心,坚且脆,叶片比芦苇锋利许多,人们扯折时一不小心就会被割破手。

芦荻难寻,芦苇却随处可见。那些连片的湿地,是鸟儿的天堂,也是芦苇的家。不管是成片成片地长在一起也好,还是一莞一莞结伴而立也罢,芦苇都是蓬蓬勃勃、挺挺拔拔的,即使天寒地冻,周围的一切都已然萧瑟,芦苇却依旧花絮荡漾,自成一体。

高大的芦竹 昂然向上

除了芦苇和芦荻,还有一种禾本科植物,也总是被人们误认为是芦苇。它也有蓬松的花絮,只是茎秆高达3~6米,这些高大植物可不是芦苇。它们是谁?南宋诗人陆游的一首诗的名字,给出了答案。诗的名字有些拗口——《余得芦竹拄杖于舍傍民家似芦非芦坚劲轻滑色》 。

诗名中“似芦非芦”正是我们上面所说的高大植物——芦竹,因其茎秆和竹子一样中空有节,人们称其芦竹。

芦竹的穗是这三类植物中最大的,穗白中带紫,凝聚在一起,像火烛一样,直指云天,始终保持昂然向上的姿态。

芦竹被广泛运用于园林绿化和景观塑造中,据《观赏植物栽培技术》一书记载,芦竹家族中的花叶芦竹又叫斑叶芦竹、彩叶芦竹,为禾本科芦竹属多年生挺水草本观叶植物,原产于地中海一带,我国已广泛种植,分布于华东、华南、西南等地区。

花叶芦竹的植株挺拔,叶色依季节而变化,早春为黄白条纹,初夏增加绿色条纹,盛夏时,新叶全部为绿色,是园林中良好的水景布置材料,花序及株茎可做插花材料,根茎还可以入药。

“不论芦苇、芦竹还是芦荻,都是保护环境和野生动物的重要物种。许多来湿地越冬的候鸟就栖息在芦苇荡、芦竹群、芦荻丛中。因此,人们赏芦花时,还请小心脚下。”何彤慧说。

最负盛名的——芦苇

◆禾本目,禾本科,芦苇属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诗经·蒹葭》

大家好,我是芦苇。

《诗经》中的“葭”就是我啦!

我生活在河堤沼泽地,

与鱼虾为友,和鸟虫为伴。

我拥有直立的茎秆,有20多小节,

最长节间能达到25厘米呢!

在我的节下方,

常生有细细的白柔毛。

“茎秆直立长细毛,长长穗子空心苗”说的就是我。

我全身都是宝,

根部可以入药,

枝干可以造纸,

叶子还可以包粽子,

另外我的花絮可作扫帚呢!

气质浪漫的——荻

◆禾本目,禾本科,荻属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唐· 白居易《琵琶行》

我叫荻,芦花里最美的就是我啦!

我有直立的茎秆和蓬松的花絮。

我的杆很细,没有茸毛,叶片长而扁平,

11月中下旬,

我的花会慢慢变成白色,

微风吹拂,花絮飘荡就像下了一场雪;

我生长在山谷、山坡、荒野及滩地,

遍布全国,

是良好的防沙、固堤植物哦!

身材高挑的——芦竹

◆禾本目,禾本科,芦竹属

错错在禅庭,高宜与竹名。

——唐·齐己《禅庭芦竹十二韵呈郑谷郎中》

我又高又瘦身材好,

花絮要比芦苇大,

茎秆要比芦苇高,

如果细细看,

会发现我的秆上有分枝,可芦苇却没有。

而且我的秆次年可发新叶。

我还是一种很好的生物质能源原料,

秆和叶都可以发酵成有机肥料,

不但能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还能减少环境污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