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民族大学里,有一群“小龙人”
版次:11 作者:吴璇
龙狮队的舞龙表演。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叫中国,遥远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都是龙的传人……”一首《龙的传人》在几代人中传唱,激发着无数青年的爱国心,而龙这一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也被以各种形式诠释着。舞龙,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种。
最近,宁夏龙狮运动协会在北方民族大学成立,也让该校成立十余年的龙狮队被大众所认识。那么,这支龙狮队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
团队虽小 也要舞出风采
2011年,北方民族大学的一群师生,就尝试着把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进银川,并作为一个重点文化项目,不断地打磨、深造。“当时之所以选择舞龙,一方面是因为龙是咱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是一种民族之魂的体现,另一方面,舞龙在古代是用于祈求平安和丰收的一种祭祀仪式,寓意美好。”宁夏龙狮运动协会会长董速说。
万事开头难,北方民族大学龙狮团队2011年成立时,规模只有三四个人,勉强算是个独立的小型团队,甚至没有加入该校创新创业中心的资格。然而,当时加入龙狮队的成员虽然来自全国各地,但都对龙狮文化有着浓厚的爱好,他们在指导老师刘和昌的带领下不断坚持,每天除了训练之外,还要奔走于校园之中,通过各种形式宣传龙狮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传统。
努力终于迎来了希望,2012年,龙狮队新来了18名成员,虽然其中9人不到半学期就坚持不住退队了,但剩下的成员却成了北民大龙狮队最开始的中坚力量,伴随团队一步一步成长着。
北方民族大学龙狮队。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很多人都见过舞龙,一队人站在一条龙的下方,通过各种动作配合,将龙舞得行云流水,栩栩如生,不仅赏心悦目,更会让人有种振奋精神,“燃爆了”的感觉。
然而,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舞龙队员们流畅丝滑、看似毫不费力的动作,每一个都是日复一日练到汗流浃背才能换来的。尤其对于北方民族大学龙狮队的队员们来说,他们当中不少人都是进入龙狮队后,才接触到舞龙的,不仅每个动作都要从基本功练起,更要兼顾队员之间的配合。
“舞龙的时候,每一个队员的站位、动作都有讲究,有龙头、龙珠、一把、二把、三把等,小一点的龙几个人就能舞起来,大型的龙要几十个人配合才能舞动,这就要求每个人不仅要练熟自己的动作,还要练习配合。”董速说,为了不影响学习,龙狮队的训练通常都在晚上,尽管要披星戴月练习,大家也都坚持了下来。
“为了让队员能够更好地掌握舞龙的动作要领,我和刘和昌老师反复研究,将舞龙动作分解后,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循序渐进地教给队员们,这样他们就能很快熟悉动作。”董速说,队里的老队员都非常负责任,每天早早地来指导新人,每一个动作都讲得很认真。
首次勇夺双金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北民大龙狮队的“小龙人”们日复一日的努力下,不仅队伍的规模越来越大,还渐渐有机会参加各种各样的赛事了。
2014年举办的第七届中国学生舞龙舞狮锦标赛,是北民大龙狮队成立以来,参加的第一个全国性大型比赛,也是三年刻苦训练的一次“试金石”。
董速告诉记者,这次比赛有全国各地的20多支队伍参加。作为首次参赛的选手,北民大龙狮队在刘和昌的带领下,顶着炎炎烈日,进行了长达50多天的集训,并精心编排出了“中华民族龙”节目,通过巧妙的构思、流畅的动作、合理的结构,充分展示了56个民族团结互助,齐心传承龙脉精神的主题,一举拿下了规定套路、自选套路两项冠军,是北民大龙狮队成立后的“开门红”。
有了第一次成功的经验,在随后的日子里,北民大龙狮队一拨又一拨的“小龙人”们,先后在各种全国赛事上绽放着光彩,就在今年8月21日举办的第十五届中国大学生舞龙舞狮锦标赛中,他们又与全国34所高校的796名运动员同台竞技,取得了7枚金牌、7枚银牌、4枚铜牌的好成绩。
“小龙人”队伍不断壮大
多年的坚持,不断提高的成绩,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学子加入到这支龙狮队里来,成为了一名“小龙人”,尤其这两年,更是有越来越多的女生加入进来。就在宁夏龙狮运动协会成立当天,新生李梦涵作为龙狮队的新生力量,和学长学姐们一起表演了舞龙。
“我的家乡在河南安阳,那里非常流行舞狮和舞龙,我从小耳濡目染,非常感兴趣,来到北方民族大学后,知道这里有舞龙队,我立马就报名了。”她说。
而除了像李梦涵这样的新人外,龙狮队的前辈们也对这支队伍情有独钟。“我大一时期就参加过全国大学生舞龙舞狮锦标赛,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很多快乐,也学到了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该校2020级化学与化工工程学院学生,也是该校龙狮文化创新创业团队队长马秀兰说。
事实上,在该校历届毕业的“小龙人”当中,现在还有不少人在全国各地从事着龙狮文化的推广和传承工作。
本版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记者 吴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