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亩葡萄长廊从这一刻启航
版次:15 作者:李尚
如今贺兰山下一望无垠的葡萄种植地。记者 李靖 摄
蔡晓勤
2006年,蔡晓勤被中国酿酒工业协会葡萄酒分会授予“葡萄与葡萄酒行业杰出贡献奖”。她在担任宁夏西夏王葡萄产业集团董事长期间,带领企业打造了“西夏王”这一品牌,并在推广企业品牌时为宁夏葡萄酒产业作出了贡献。
缔造“西夏王”品牌
宁夏玉泉葡萄酒厂建厂之初推出了“贺红”这个品牌,这是属于宁夏的第一个葡萄酒品牌。但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厂子有相当一段时间在给别的品牌做贴牌生产,或是以生产一些低档次的甜型酒为主。
“贴牌生产的时候,葡萄由别人收来给我们,然后做好酒贴上人家的牌子被拿去卖。”蔡晓勤说,贴牌只能解决企业一时的发展之困,并不利于长久发展。当时宁夏玉泉葡萄酒厂由银川糖厂代管,根据银川糖厂的“西夏”啤酒,蔡晓勤提议在“西夏”后面加个“王”,创立“西夏王”葡萄酒品牌,并设计了一个手拿木雨箭、着力投掷的勇士形象作为logo。“都说人头马好,我看人头马的logo不错,西夏王也应该做个属于我们自己的勇士。”当时企业对“西夏王”的期许,就是对标国外的品牌。
1997年到2002年间,蔡晓勤带领企业人员,在全国铺设销售网络,拓展市场,使“西夏王”的名气迅速提升,在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销售。据2000年国内贸易部权威机构市场测评结果表明,“西夏王公司的产销量增长速度居全国第二位”。
推出质量过硬的产品
品牌的成功打造离不开过硬的质量。蔡晓勤任厂长后,公司成立了西夏王葡萄酿酒研究所。“我们之前酿造干红和干白,一直没解决沉淀的问题,成立这个研究所后,申请资金,组织人员攻克了这个难点,开发出一些新产品,包括枸杞葡萄酒、利口酒,这样产品线就比较丰富了。其中利口酒属于高档产品,西夏王‘爽口’属于比较亲民的品牌,卖得非常火。”
1997年“西夏王枸杞利口酒”荣获国家食品协会颁发的科技进步奖;2000年8月,西夏王干红葡萄酒在法国国际名酒博览会上荣获金奖;2002年进入钓鱼台国宾馆成为宴会用酒;在北京(国际)农业博览会四次蝉联“名牌产品”称号……此后短短几年,“西夏王”品牌迅速成长,成为国内葡萄酒业的新秀。
产地好酒才好
“我们平时买茶叶,要看是哪里产的;说茅台酒好,也是因为茅台镇这个产地好。推广葡萄酒也是一样的道理。我们要告诉人家,我们宁夏的自然环境适合酿酒葡萄生长,包括水热系数、昼夜温差大,紫外线强等因素,这和今天讲的‘风土’差不多。”基于这个道理,蔡晓勤曾多次到国家各部委、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及与葡萄和葡萄酒有关的单位,在多种场合下不厌其烦地宣传宁夏产区的优势,多次将国内外专家请到宁夏考察、论证,所有的结果都印证了一点——贺兰山东麓是中国酿酒葡萄的最佳生态区之一。
进入本世纪后,蔡晓勤听说“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这个概念,想着若是西夏王能申请下来,必定对企业品牌的影响力有帮助。但这并非企业能够申请下来的,必须由政府出面。于是她辗转多家单位,带着行业结论和专家的评价,向政府建言,并积极协助申报工作。“西夏王葡萄酒业集团作为国有企业,也是葡萄酒行业龙头企业,有义务配合申报工作。”蔡晓勤将企业多年来积累的地理、土壤、气象等自然条件的宝贵资料和“玉泉”牌葡萄、“西夏王”牌葡萄酒等技术资料毫无保留地提供出来。并亲自带领人员,在贺兰山东麓进行现场勘查,确定区域。“我们几个人开着个小面包车,路也不平,车也开翻了。”蔡晓勤说起以前的事,说着说着就笑了。2003年,宁夏贺兰山东麓被批准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贺兰山东麓百万亩葡萄文化长廊的紫色梦想,从这一刻已经开始启航了。
引进知名品牌展开合作
2005年,当时全国最大的葡萄酒生产经营企业张裕集团要在西部建设基地,蔡晓勤得知消息后立即赶赴烟台,与张裕集团进行接洽。“当时张裕的董事长是山东人,说话很直接的,他就问我为什么认为张裕在宁夏建基地更好,我就把我们产地的优势详细地讲给他。”蔡晓勤说,当时甘肃的一位副省长也去找张裕集团,希望将张裕引去甘肃,好在有贺兰山东麓的天然优势作为底气,经过一番努力,终于促成了张裕公司与宁夏农垦的合作。
2006年开春,宁夏农垦帮助张裕在贺兰山东麓种葡萄,第一年种了8000亩。张裕葡萄酒落户宁夏,对内坚定了宁夏将葡萄作为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信心,对外也展示了宁夏产区的实力。
记者 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