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报告出现这些字眼先不用过于担心
版次:12 作者:刘威
资料图片
年底将近,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体检高峰期。当你拿到体检报告单时,双眼略过一行行密密麻麻的数字,看到上面的“囊肿”“早搏”“窦性心律不齐”等字眼时,是不是心里突然惊了一下,莫不是得了大病?其实,有些可能并不是病,先别慌!记者采访了专业医生,教您看懂体检报告单上的那些健康提示。
1无症状的肝囊肿定期复查即可
很多人体检查出了“肝囊肿”,就以为得了肝癌从而绝望,其实大可不必。
银川市中医医院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王炎杰介绍,在肝脏良性病变中,肝囊肿是最为常见的一类,因此患者面对它不必过于担心。“小型的肝囊肿可以说是肝脏里的一个水泡泡,而这个水泡泡可以是先天性的(泡泡里面是水)、炎症性的、创伤性的(泡泡里面是血)、寄生虫性的或是肿瘤性的等。”对于肝囊肿小又没有症状的,通常无需处理;如果肝囊肿较大或是对胃、胆、膈肌产生压迫症状,或是不大但能压迫胆管,有感染产生炎症的,表现为肚子胀、皮肤黄、肚子疼等症状时,都需要进行治疗。
虽然较小的无症状肝囊肿暂时不需要治疗,但是并不意味着就可以不理不睬。肝囊肿患者要定期进行B超随访,囊肿小的,可以一年复查一次,囊肿比较大的,最好半年复查一次。
2盆腔积液是一种影像学表现
不少女性朋友拿到妇科检查报告后会发现上面写着盆腔积液。看到这个结果立马就慌了,盆腔积液是什么?是盆腔里有炎症了吗?
自治区人民医院妇科主任医师李熳介绍,其实,人体的盆腔、腹腔并不是干巴巴的一块“土地”,腹膜、肠管等都会分泌一些液体,以润滑、保护盆腹腔器官和组织。“盆腔积液”仅是影像学对盆腔内液体的一种描述,并不一定是妇科疾病。“通常盆腔积液分为两种,一种是生理性盆腔积液是指正常的盆腔积液,不需要治疗;一种是病理性盆腔积液,是需要加以治疗的。几乎每个女性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盆腔积液,一般3厘米以下都可视为正常范围,无其他伴随症状不需特殊治疗。如果积液量特别多,还同时有腹痛、发热、脓性白带、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皮肤发黄等,都必须去医院仔细检查。”李熳说。
3发现心脏早搏别盲目恐慌
生活中很多人会发现心跳突然“咯噔”或者“砰”一下,之后可能会感觉到心跳停顿了一下。这些现象都可能是心律失常的一种表现,即心脏早搏。早搏在体检心电图报告中出现的频率也较高。
那么,心脏早搏需要治疗吗?对此,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脑血管病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刘志军解释,单纯的、没有器质性心脏病变的早搏,可认为是身体尤其是心脏向你发出了“最近是否太累了、精神压力太大了”的提醒,一般不要太紧张,它可能会自行消失。但如果早搏频繁发生,甚至心里发慌、胸闷等,影响到正常的生活,那就要及时做检查了。可做个心脏彩超,看看心脏有没有器质性病变。如果没有器质性病变,还可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确定早搏是房性还是室性、早搏次数等。
4年轻人窦性心律不齐未必是病
“上周单位体检,做完心电图后,发现了窦性心律不齐,我是不是得了心脏病?”35岁的齐先生焦急地问医生。
拿到体检报告,年轻人最常遇到的一个医学术语可能就是“窦性心律不齐”,多数人都知道心跳应该是规律整齐的,一听说“心律不齐”,便认为这是不正常的现象。
窦性心律不齐常见于幼儿、年轻人及老年人,窦性心律不齐的特点是心跳快慢不规则,可分为正常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前者常见于健康人在过度劳累、情绪激动、大量吸烟和饮酒等,后者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
“窦性心律不齐,一般无不适症状者无需特别治疗,观察随诊即可。”刘志军主任提醒,如果在运动时出现心跳突然加快,心慌头晕,并且频繁发作,建议做动态心电图和心脏超声心动图等排查,视检查结果再确定是否有必要做进一步治疗。
5骨刺,是人体的自我保护
“医生,我体检发现关节上有骨刺,平时也没感觉到疼,要不要手术把骨刺去掉?”有的人是在体检照X光检查时被发现骨刺而忧心忡忡。
对此,银川市中医医院骨三科沈阳医生表示,正常人到了一定年龄都会长骨刺。骨刺多发于颈椎、腰椎、膝关节、足跟等几个负重大、活动范围大的位置。“长骨刺意味着这个地方有反复的牵拉和磨损,人体为了增加局部的稳定性,才长出骨刺来。老年人的关节在人生漫长的岁月中慢慢磨损,基本上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骨刺。”但是,年轻人如果存在关节局部的反复牵拉和磨损,比如过量活动、关节和脊柱稳定性不够、关节骨折过,也可能早早出现骨刺。
如果体检发现骨刺不用害怕,它不一定是病。如果没有疼痛、关节肿胀、活动功能障碍(如不能伸直、弯曲肢体等)等临床症状,一般不需要治疗。
沈阳医生进一步解释,骨刺本是一种生理性变化,也可能转变为病理性的。“因为大部分情况下,人体并不会对细小的骨刺感到不适,但随着力平衡失调的持续加重或长期无法调整恢复,骨刺有可能会增多变大,造成对附近神经、血管的刺激压迫,或者对关节活动产生限制,就会产生症状。”
记者 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