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的“科目三”,就是撒腿撵兔子

版次:2 作者:刘薇

特别能折腾的海底捞,最近把舞蹈“科目三”搬进了餐厅,结果有人不买账,吐槽说“恶心”,这事儿怎么说?

先说啥是“科目三”。这舞步最初在广西梧州流行,据说可以追溯到一场婚礼,是当地人自创用以代替婚闹的舞蹈形式。因丝滑得足够魔性,也被叫做“广西科目三”,风靡网络后成为热梗。于是,全国各地的海底捞纷纷开始“上节目”,这次吐槽就发生在杭州,服务员应顾客点单献舞,却不料其他顾客觉得不但音乐很吵,而且舞者扭来扭去的擦边动作让孩子看到很不适、很恶心。

果不其然,网上对此事的议论也分两极。一边认为加入舞蹈的互动表演给就餐体验增添了乐趣,另一边则认为此类服务过度娱乐化,需要厘清餐饮与娱乐之界限,或者说,需要在两者间平衡顾客需求。

其实,不管你怎么看,网络热度已经形成,海底捞又一波流量已落袋为安。就像有网友留言说“跳舞是虚招,上热搜免费打广告才是目的。”站在品牌角度来看,这的确是种热点营销手段。餐饮业进入存量、微利时代,顾客消费也更谨慎,既追求价格上“降级”,也追求品质“升级”,而这个品质是多方面的。企业不想被淘汰,唯有放下身段主动出击去靠近消费者,在产品、环境、服务方面不断创新,寻求新的增量。

海底捞很聪明,抓住年轻人这一主流消费群体大造氛围感,借由美甲洗头、游乐园、进夜市、进高校等频频出圈。而每一次出圈,引流的张力都会拉满,但不久便会被另一个热度覆盖——溢价服务虽好,架不住新鲜感丧失。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海底捞营收188.86亿元,同比增长24.61%;净利润22.59亿元,同比增长945.19%,不仅一扫2020年巨亏41.61亿元的阴云,甚至逼近其2019年一整年的盈利规模。可是隐忧仍在——其顾客人均消费同比出现下滑。

所以,哪怕自己员工都一脸麻木、抗拒表演“科目三”,海底捞依然乐此不疲地折腾。原因无他,根本没到考虑餐饮与娱乐之间的界限和平衡问题的时候,当消费需求忽然变脸,措手不及的企业只得撒腿撵兔子,手里有且只有一招,出招都只嫌慢,还顾得上其他?只不过那一招,哪怕再鲜,也终究无法吃遍天下。

刘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