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银川播种瓜菜55.91万亩

银川菜外销率超70%成为“明星菜”

版次:7 作者:梁小雨

12月1日,记者从银川市农业农村局获悉,2023年前三季度,全市瓜菜播种面积55.91万亩,同比增长9.9%,总产量106.53万吨,同比增长4.6%。今年5月至9月,全市主要蔬菜自给率达到100%,蔬菜外销率达70%以上。

培育特色品牌冷凉蔬菜产业快速发展

宁夏是农业农村部确定的黄土高原夏秋冷凉蔬菜生产优势区和冬季设施农业生产优势区,而银川作为全区冷凉蔬菜发展核心区域,播种面积、蔬菜产量均居自治区前列。“天蓝、水净、地绿”无污染的自然环境,造就了“银川蔬菜”的闪亮名片。

近年来,银川市按照“调结构、转方式、促融合”的发展思路,瞄准资源禀赋,打造产业样板,培育特色品牌,坚持“冬菜北上、夏菜南下”战略,培育壮大冷凉蔬菜产业,科学构建生产持续稳定、产销衔接顺畅、质量安全可控的冷凉蔬菜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推进冷凉蔬菜产业快速发展。

银川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我市大力发展“公司+合作社+种植基地+农户”“科研院所+企业+示范基地+农户”、村集体经济组织带动等多种基地创建模式,开展订单种植,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应用水肥一体化、机械化作业、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使蔬菜种植从“一年一茬”向“一年多茬”转变,从粗放式传统种植转向标准化、规模化种植。

加强全产业链建设 小特产形成大产业

2023年全市共争取冷凉蔬菜产业资金3505万元,用于支持集约化育苗中心建设、绿色高标准蔬菜基地建设、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推广、蔬菜集配中心建设等方面,有效推动了绿色标准化生产,打造了产业示范样板,引领全市冷凉蔬菜产业快速发展。目前,全市300亩以上规模化蔬菜保供基地达163个,设施农业占地面积18.5万亩,千亩以上设施蔬菜园区43个,8个生产基地获得全国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认证,认证面积达到1.88万亩,认证数量居全区首位。全市已形成了设施蔬菜、露地瓜菜四季生产、周年供应、产销两旺的良好态势。

与此同时,我市不断加强冷凉蔬菜全产业链建设,打造以银川市为主导,辐射全区的冷凉蔬菜产业集群,推动产业形态由“小特产”转变为“大产业”,空间布局由“平面分布”转变为“集群发展”,持续提升冷凉蔬菜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水平。围绕“三品一标”农产品提升行动,我市已完成“宁夏菜心”地理标志农产品团体标准编制和审定,牵头打造“宁夏番茄”区域公用品牌,逐步形成“一镇一品、一村一品”产业格局,培育出了供港蔬菜、西(甜)瓜、越夏番茄等一批品质优、市场知名度高的特色产品,共有“丁北西芹”“贺兰螺丝菜”“张亮香瓜”“宁夏菜心”等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6个。“好看、好吃、绿色、安全”的银川菜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地市民的首选菜、当地市民餐桌上的“明星菜”,也成为了全国高品质蔬菜的代表。

记者 梁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