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中南部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序列基本建立

版次:4 作者:鲍淑玲

第九届西北五省一校考古工作联席会现场。记者 鲍淑玲 摄

菜园遗址群出土文物。

菜园遗址群出土文物。

姚河塬遗址出土文物。

固原北朝隋唐墓地出土文物。

西夏陵出土文物。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资料图片由记者 鲍淑玲 提供

12月2日,记者从第九届西北五省一校考古工作联席会上获悉,近年来宁夏围绕国家文物局首个审批立项的多省区及高校联动研究项目——“河套地区聚落与社会研究”,进行一系列主动调查和发掘工作,主要包含宁夏六盘山西麓地区考古调查、宁夏罗山地区考古调查、沙塘北塬遗址考古发掘、周家嘴头遗址考古发掘等新石器时代考古工作,基本上建立起宁夏中南部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序列:仰韶早期—仰韶中期—仰韶晚期—菜园文化—齐家早期遗存“沙塘北塬类型”—齐家文化。

宁夏罗山地区考古调查收获

2021年~2022年,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宁夏中部罗山地区开展了系统的考古调查,调查共发现遗址点92处,其中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58处。新石器时代遗址主要包含仰韶文化早、中、晚期及龙山晚期4个阶段遗存。

西吉葫芦河流域考古调查收获

2022年9月~2023年12月,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葫芦河宁夏段干、支流的新石器时代遗存进行全面调查研究。调查共发现新石器遗址69处。主要包含仰韶文化、菜园文化、齐家文化早期遗存。

海原南华山考古调查收获

20世纪80年代,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位于海原南华山北麓的菜园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并将出土的遗存命名为菜园文化。2020年4月至7月,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南华山和月亮山等地区进行系统的考古调查,调查共发现新石器遗址点89处,调查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文化面貌基本一致,均属于菜园文化遗存。通过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来看,菜园文化主要分布在宁夏六盘山北麓的海原南华山、月亮山,六盘山东麓的彭阳红河流域和固原清水河中上游等地区,海原南华山地区是菜园文化的分布核心区。

沙塘北塬遗址考古发掘收获

2013年~2016年,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隆德沙塘北塬遗址进行3次主动考古发掘,发掘总面积约2200多平方米。清理的遗迹有房址22座、灰坑400个、墓葬16座、陶窑4座、灰沟3条。出土陶器、石器、骨器等小件近千件,出土了大量的陶器标本。从出土遗存来看,沙塘北塬遗址文化内涵单纯,均属于同一考古学文化遗存。

沙塘北塬遗址出土的文化遗物主要为陶器,通过陶器分析,以沙塘北塬遗址为代表的一类遗存自身特征显著,主要分布于宁夏南部一带的陇山东西两麓地区,与其他考古学文化遗存有明显的区别,应是一种新的考古学文化遗存。由于沙塘北塬遗址文化内涵单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把以沙塘北塬遗址为代表的一类新遗存暂时命名为“沙塘北塬类型”。

周家嘴头遗址考古发掘收获

2017年~2021年,周家嘴头遗址共发掘面积3700平方米,出土了丰富的新石器时代遗存,清理房址31座、横穴式窑址44座、灰坑379个、灰沟14条,墓葬23座等,出土完整或可复原陶器150余件,陶器、石器、骨器等小件2000余件。通过连续的发掘,宁夏考古工作者对遗址的文化面貌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从出土的遗存来看,周家嘴头遗址主要包含仰韶早期、仰韶中期、仰韶晚期、龙山时期,其中仰韶晚期遗存最为丰富,发现了大规模的仰韶晚期陶窑群。大规模仰韶晚期陶窑的发现证明周家嘴头遗址在仰韶晚期是一处制陶业特征明显的聚落,陶窑的数量和密度之大在国内其他同时期遗址中较为少见,其生产的陶器远远超出本聚落消费范围,这对研究当时社会复杂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记者 鲍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