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夜校玩“潮课”银川年轻人开启另类夜生活

500元能上12次课 课程表很丰富

版次:6 作者:李姝

12月1日,在夜校化妆课上,老师正在教骨相画眉技巧。

下班之后的时间,你会选择做什么?今年,上夜校在年轻人之间悄然流行起来,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近日,记者了解到,上夜校这股风已经刮到了银川,在年轻人中流行起来。

银川俩姐妹搭平台组夜校

在银川有俩姐妹,她们组织的夜校已经开课,深受年轻人喜欢。“年初就听说北上广刮起了很大的‘夜校风’,很多年轻人下班后拒绝无效社交,但又想拓展自己的圈子提高些技能,更多的是自己想学习。但是银川一直没有这样的活动平台,所以我们就有了把这件事情做起来的想法。”姐妹之一的马一源说。

马一源介绍,她们不属于培训机构,而是提供平台,由她们和各位老师谈价格、提供场地,给大家提供一个学习的平台,她们的角色更像是活动组织者,或是联络员。她们在小红书上开设了一个名叫“银川有趣青年”的账号,意在聚集银川有趣的灵魂,一起创造好玩的活动。

“目前已经谈了30多位老师,不同的课程在不一样的场地,主要以银川市三区为主,课程表上有爵士舞、民族舞、自媒体搭建、化妆、法语口语等24个科目,主要招收下班后有学习需求的年轻人。”马一源说。

夜校之所以能够吸引年轻人,除了能够学到技能外,价格合适也是原因之一。“比如乐器类课程,一般市场价是一节课200元起,而夜校500元能上12次课。”马一源说。

是学艺平台 更是新颖的社交方式

大学毕业刚上班的小雅(化名)今年23岁,目前是一家公司的财务人员,得知银川有针对年轻人开设的夜校,她便毫不犹豫地报名了架子鼓课程。“平时下班回家就躺着玩手机,感觉非常浪费时间,小时候学过架子鼓,多年不曾练手了,正好夜校有这门课程,可以让我下班以后继续学习这项技能,而且性价比很高。”小雅说,目前,她在兴庆区光耀大厦上课,老师认真负责,负责组织夜校的小姐姐服务也很到位。

马一源认为,夜校的火爆是当下社会发展的必然。因为夜校的出现,提供了一种新鲜的夜生活打开方式。同时,现在年轻人社交圈太闭环,除了以前的朋友和现在的同事,好像很难认识新朋友,而夜校这种载体,不仅能提供学艺的平台,还能遇到有同样兴趣爱好的一群人,是比较新颖的一种社交方式。

此外,马一源坦言,她们作为夜校的组织者,现在只是刚开始,很多模式是照搬外地的,还在摸索的过程中,也希望能找到更适合银川、更贴近本地人需求的模式,继续发展下去。“短期内是帮大家找到更多优质的老师,提供优质的课程,长期来看,我们希望能够做成银川青年自己的社群,提供更多大家感兴趣的活动。”马一源说。

记者 李姝 文/图

■相关新闻

银川市妇女儿童中心

计划开设寒假公益班

采访中记者从银川市妇女儿童中心了解到,今年该中心也开设了公益课程,目前有健身操、民族舞两个夜校班,来上课的以三四十岁的宝妈居多,人数多则30余人,少则10余人。近日,该中心计划开设瑜伽、绘画、模特走秀、成人塑形等寒假课程公益班。

“老百姓的需求就是我们工作的切入点,开设夜校主要是考虑要兼顾上班族的工作和休息时间,现在年轻人工作压力大,晚上回家给孩子做完饭以后,可以来这里学习自己喜欢的内容,愉悦自己,修身养性,以更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生活和工作中,提高他们的幸福感。”银川市妇女儿童中心相关工作人员说。

记者 李姝

■新闻延伸

年轻人流行“上夜校”

折射出哪些需求?

近期,关于“年轻人为什么抢着上夜校”的话题引发网络热议。有网友分享称,社区夜校的不少课程在开放网络报名一分钟后即被“秒完”。手碟体验课、书法课、声乐课、朗诵课、中国舞……各类培训课程常常座无虚席。这届年轻人为什么选择“上夜校”?在当前少数城市流行的夜校模式能否推广?夜校课程“供不应求”该如何解决?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李长安认为,在传统的夜校里,相当一部分参与者是为了拿夜校函授的学历,另一些参与者则是老年人。但如今的夜校显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服务的范围更广了,教学内容也更为多样。特别是针对年轻人需求开发的一些课程,受到了许多年轻人的青睐。年轻人选择上夜校,既是我国大力推动终身教育制度、鼓励终身学习的一个结果,也是当代年轻人更新知识、丰富业余生活的自我选择。上夜校一能获得身心放松,二能助于技能提升,三能助于职业扩展,四能助于社交拓展。如果能够抽空去参加夜校,对加强人际之间的交往,拓展社交圈子,认识新朋友,无疑是一件好事情。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夜校的课程开设应考虑到“打工人”的多元需求,针对社会对待继续求学、终身教育的观念转变、需求增加,当前“夜校的供给”还不足。这需要城市、社区、正在转型的校外培训机构、社会公益组织,充分了解成人新的需求,丰富教育资源供给,为成人提供更多元的选择,营造处处可学的终身学习环境。政府部门也应对开展职业培训、终身教育的培训机构,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由此方能建立起供给主体多元、课程多元、授课方式多元的高质量“夜校”服务体系。

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