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出贺兰山东麓第一批马瑟兰

版次:13 作者:李尚

贺兰山东麓产区的葡萄酒庄都有自己的特点。其中杨冀鑫、姜婧夫妇共同经营的蒲尚酒庄于2009年建园,位于昊苑村内,是宁夏第一家酿造马瑟兰葡萄酒的酒庄。

这对夫妇认为自己足够幸运,凭借马瑟兰葡萄酒成为业内的一匹“黑马”,而他们建立酒庄的故事,也是中小规模酒庄发展中,十分值得借鉴的经验。

从种树到种葡萄

和很多酒庄的创始人不同,杨冀鑫和姜婧起初并不打算建酒庄。杨冀鑫是学园林设计的,和家里亲戚一起买了块地,就是现在蒲尚酒庄的位置,原本打算种树,那几年树苗很值钱,想着育苗要不了几年就可以赚钱了。然而,由于这块地位于冲积扇一带,树木很难吸收养分,浇水也很困难,种出来的树都是只向高长不往粗长,很难卖出价钱。

2009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宁夏进一步发展葡萄酒产业,将酿酒葡萄作为促进宁夏地区农业稳定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之一。在政府的支持下,原有的“王朝”“张裕”“志辉源石”等酒庄不断发展壮大,而且又出现了很多新的酒庄。杨冀鑫、姜婧夫妇看到这些,决定用那片土地建酒庄,一方面是因为这里确实适合种植葡萄,另一方面也是看中了这个产业的前景。

面对雨后春笋般建起的酒庄,自己的酒庄何以立足?“我们的规模不算大,就想着要把酒做精。”姜婧说,酒庄取名“蒲尚”,“蒲陶”是古代“葡萄”的称呼,因此“蒲”字既代表葡萄,也意味着酒庄古朴典雅的风格;“蒲尚”则是说葡萄必须为“尚”品,这也是他们的目标——酿有特色的酒。

马瑟兰成了最优选择

当年贺兰山东麓赤霞珠栽培种植已经很成功了,这一品种也是大部分酒庄的选择。杨冀鑫、姜婧基于自身酒庄的规模,以及其他客观条件的考虑,认为应该酿造出不一样的葡萄酒。于是他们考察究竟还有什么品种适合在此地种植,也向著名葡萄酒专家李德美进行咨询,最终马瑟兰成了最优选择。既然决定了就开始干,挖掉之前种的树苗,平整土地,把买来的葡萄苗一棵棵种下去……葡萄三年挂果,终于在第四年,贺兰山东麓长出了第一批马瑟兰。

马瑟兰的名字源于它的育成地——法国地中海沿岸的小镇Marseillan。姜婧介绍说,马瑟兰甘美多汁,有着馥郁的水果香气,酿出来的酒整体偏甜美一些,有着漂亮的深宝石红,带着黑色浆果和香料的气息,回味无穷。特别是宁夏的气候干燥、光照充足,土壤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有机质,为马瑟兰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一路摘金夺银

2013年9月的高温少雨,对于葡萄而言是一个好年份,当然对于葡萄酒也是一个好年份,蒲尚酒庄的第一个酿酒年就迎来了开门红。酒酿出来了,品质能否得到认可是一个问题,为了打出酒庄以及产品的品牌,杨冀鑫和姜婧开始带着自家酒庄的葡萄酒参加各种比赛,结果是一路摘金夺银。

蒲尚酒庄的一面墙上挂着部分奖牌。2013年获得国际领袖产区葡萄酒(中国)质量大赛的金质奖;蒲尚酒庄马瑟兰红葡萄酒获得了2017年醇鉴世界葡萄酒大赛银奖和2016年、2018年布鲁塞尔国际葡萄酒大赛金奖,蒲尚酒庄春华红葡萄酒获得了2015年醇鉴亚洲葡萄酒大赛铜奖和2018年布鲁塞尔国际葡萄酒大赛金奖……

“我还记得第一次参加布鲁塞尔葡萄酒大赛,就像高考后查分数一样。”姜婧印象非常深刻,那次当她在酒庄一听到消息,就赶紧开车回家,在电脑前输入查询信息时,手都在抖,“当看到得了金奖那一刻,真的特别激动,也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

这里有一群勇于开拓创新的人

杨冀鑫、姜婧原本是外行人,一开始酿酒的时候闹了不少笑话。在酿制葡萄酒的过程中,由于葡萄发酵会产生二氧化碳,通常十吨罐只能放七吨原料。第一年做酒的时候,他们收了九吨葡萄,就全部加到了罐里。等到葡萄发酵的高峰期,一天夜里,发生了溢罐,酒一下从桶里流了出来。“现在回想起来,都是难忘的故事。”姜婧笑着说,他们酿酒的故事,就像品酒的感受一样,回味悠长。

但每一次小事故,都让两人在总结的同时更加投入。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酒庄请来飞行酿酒师,姜婧跟着酿酒师学习专业的酿酒技艺,她也从一个外行逐渐变成了一个行家。现在的她,拥有国际品酒师证,国家品酒师证、国家酿酒师证,酿的酒,品质也越来越好。同时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以及对贺兰山东麓产区的宣传下,蒲尚酒庄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

贺兰山东麓是中国最好的酿酒葡萄产区,不光是因为地理环境、风土好,更因为这里有一群勇于开拓创新的人。就像蒲尚酒庄,有杨冀鑫、姜婧夫妻的一路开拓,如今已在砾石遍布的荒地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

记者 李尚 实习生 李书怡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