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内体育场馆该怎么开

版次:2 作者:吴戈

近日,为促进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资源共享,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就近就便参加体育活动的需求,银川市将推动全市中小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后续银川市各中小学体育场馆将根据自身教学特点制定详细的场馆开放方案,坚持“能开尽开”的原则,同时还要求学校要规范日常管理、加强设施维护,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意外伤害处理办法等管理措施。

不可否认,开放学校体育场馆是提高现有设施利用率,进一步完善15分钟生活圈的点睛之笔。可开放学校体育场馆并不只是打开大门欢迎大家来这么简单,银川市前两年也出台过开放的意见,最终结果却没有设想的那般理想。究其原因,还是各方之间存在冲突以及各项制度存在不完善之处,才导致学校不敢开、不愿开。

站在学校的角度来看,开放校内设施意味着管理成本的增加,首先就是硬件成本,使用人数多、频率高,必然要增加场地和器械的老化速度,增加学校运维成本,再者就是安全问题,向社会开放后的准入资格尚未有明确法律规范,大家想进就能进,即使是在非上课时间开放,也会增加校园安全隐患;另一方面进入学校体育场锻炼的市民在健身过程中所产生的安全问题和责任归属也存在界定不清的问题。

因此,想要让学校愿意开,大家进得去,最终还是要解决各方的冲突问题,收取适当的门票或许可以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首先收取门票时可以获取进入校园人员的实名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能约束当事人在校内的行为规范,也为一旦出现意外时能及时、有效处理提供信息;再者,收取一定费用的门票可以对学校进行补贴,用以加强校内场地设施、安全保障等方面的维护,让大家能享受到更好的运动环境;最后,收取门票也相当于设置一道门槛,排除一部分并不是单纯为运动而进入校园的人进入。

总而言之,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不是纸上谈兵,而是一个个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案,还需各方共同努力,集聚资源,提高已有场馆利用率,才能满足群众体育发展的需要。

吴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