缸子肉 轻量感美食的创意吃法
版次:14 作者:李尚
装在搪瓷缸里的美味。
缸子肉。
羊肉做梦也没想到自己有一天变成了茶点。
事情是这样的。最近,缸子肉这道美食在网络上流行起来。这是来自于新疆的一道特色美食,同样爱吃羊肉的宁夏人很快就接受了它,并有不少人在自家复刻缸子肉。但是你以为人们对吃羊肉的想象力只是用缸子煮,那就错了,结合近两年留下的围炉煮茶,缸子肉变成一道“行进中”的美食,让人们吃出了不一样的味道。
简化版的炖羊肉
缸子肉一般用的都是搪瓷缸子,搪瓷这种材料在20世纪50年代后逐渐流行起来,这也意味着缸子肉的历史并不长。
20世纪60年代的喀什兴修水利,公社考虑到社员们的伙食有些简单,便派人送去羊肉和胡萝卜改善生活,但工地上的锅就那么几口,无法炖出让每个社员都能吃上的羊肉。社员们便只能眼巴巴地看着羊肉,却想不出能吃上羊肉的办法。一位干部看见每个社员腰间都挂着喝水的搪瓷缸子,灵机一动,让炊事员按照社员人数,把羊肉和胡萝卜切成相同的份额,然后分给每个社员,让大家用缸子煮羊肉。之后,用缸子煮羊肉从喀什流行开来,在新疆广为流传。
搪瓷缸子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但缸子肉却流传至今。随着时间的推移,缸子肉逐渐发展成为新疆地道的早餐。摆摊者用缸子盛上清水,然后放进羊肉以及各种配菜、干果、调料等,一大早就放在炉子上熬炖,等煮熟了,正是食客们享用早餐的时间,此时缸子肉已散发出香味,汤色清澈不浊,肉质香绵酥烂。“来嘛,缸子肉吃一下嘛。”摊主用浓重的口音招呼客人,还不心动吗?
怎么炖,都好吃
西北地区的人爱吃羊肉,大家深谙一句话——“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朴素的烹饪方式”,炖羊肉就是个例子,哪怕简化成为缸子肉,也遵循这个原理。
缸子肉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网上火了,不少美食博主在家尝试烹饪这道美食,银川人周霞就是其中之一,她还将这道美食做了本土化的改良。
将羊肉切成大块,用清水浸泡2小时以上,中途换水1~2次,以去除血水;将胡萝卜、白萝卜去皮切块,大葱切小段备用。这些都是炖羊肉的常规操作。而缸子肉,顾名思义,要准备干净的搪瓷杯或搪瓷缸子。此外,作为富有新疆特色的美食,还得有皮牙子,也就是洋葱。“在新疆,缸子肉里还得加入‘恰玛古’,这是新疆的一种蔬菜,长得有点像青萝卜。”周霞说,没有条件的话,可以直接用青萝卜,毕竟这是清炖羊肉的经典搭配。
制作的时候,在每个搪瓷杯中放入3片姜片,以及肉块,倒入适量清水,水量刚好没过肉块;开大火烧开后,撇去浮沫。保持开盖状态,让水继续煮一会儿,直到没有浮沫冒出;所有浮沫都要撇干净,这样煮出来的羊肉汤才会清澈;再加入2段大葱到每个搪瓷杯中;转为小火,慢炖1个小时。“炖煮过程中可以适时翻动食材,确保均匀受热和炖煮。期间还可以根据喜好加入一些干果。”周霞介绍,一般缸子肉里是有葡萄干、红枣、鹰嘴豆、无花果等食材,具体到各家的做法,都不太一样,总之干果也标志着新疆特色。来到宁夏,人们更习惯加枸杞等食材,风味或有不同,而羊肉自然是地道的宁夏味道。
与围炉煮茶的结合
在新疆吃缸子肉,人们往往会搭配一个馕。慢慢把馕掰碎,或泡在汤中等其变软后吃,或蘸一下汤干吃。而缸子肉出了新疆,就演化出新的吃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缸子肉这种传统美食也在不断演变和创新。近年来,围炉煮茶的休闲方式逐渐流行开来。人们将传统的茶文化与现代的休闲方式相结合,围坐在火炉旁,一边品茶一边享受美食。而缸子肉因其烹饪的便利,也被纳入了围炉煮茶的行列。
王义成今年开了一家茶社,除了茶饮,还有不少餐食,其中就有缸子肉。“这个缸子肉还挺受欢迎的,因为咱们宁夏人本来就爱吃羊肉,自己煮,自己吃,再配些茶,特别美。”他说,一般客人用的炉子,火不是很大,而缸子具有较好的保温性能,使得食材能够在较低的温度下充分炖煮,保留了原汁原味。在围炉煮茶的过程中,人们将缸子肉放在火炉上慢慢加热,一般一个缸子中放一块瘦肉,再搭一块肥一点的。如果太瘦会导致汤过于清寡,太肥则在煮熟后会让人觉得油腻而无法下口,有肥有瘦的羊肉煮熟后,才会达到肉嫩汤鲜的效果。
当然,缸子肉需要一些预处理,这些工作都是由店里完成的,王义成把小火慢炖的过程留给了顾客,让大家细细品味这道“行进中”的美食。同时煮上一壶茶,茶香与肉香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温馨而惬意的氛围。在这种环境下品尝缸子肉,不仅能够感受到羊肉的美味,还能体验到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食文化的传承。
记者 李尚 文/图